哲思的古诗词 哲思2.0与哲思的区别( 六 )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
对于高三来说 , 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 。
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 , 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 , 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 , 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 。
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 , 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 , 所以 , 我决定放弃 。
如果说高三题海战术的可怕还没有在这位恶魔登场伊始显露出来的话 , 那么高三所带来的改变首先是心理上的 。
你的脑子中始终会有一根弦紧紧地绷在那儿 , 它无时不在 , 无刻不在 。
上枯燥的英语课 , 你的思绪悠悠然地飘到窗外浮想联翩的时候;做计算量大的要命的纯属练耐心的“超级低级”数学题 , 你动了一丁点儿想参考一下别人答案的念头的时候;深夜12点强迫自己坐在桌前背长得绕舌的“人民民主专政”涵义 , 背得脑袋如小鸡啄米一般的时候 , 那根弦“嘣”的就来了个震耳欲聋:“高三了 , 怎么能这么堕落!”然后 , 整个人一激灵 , 紧跟着心脏的狂跳不止 , 马上强打精神 , 继续应战 。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 , 几乎每个人都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 , 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地非复旦交大不进 , 我在床头贴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 , 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 , 以增加自己那点少的可怜的信心 。
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 , 当时一听关于复旦的任何消息 , 就立即热血沸腾 , 激动不已 , 仿佛所有的东西在那所学堂的耀眼光环下黯然失色 。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1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 , 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 。
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 , 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XX” , 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 , 是不到高三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 , 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好却被杀的惨不忍睹的考试 。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
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 , 一下子让大家跌破眼镜 。
起起浮浮 , 蹿上滑下之间 , 许多人开始变的实际起来。
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的够格 , 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 , 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
我是那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 。
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 , 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 , 按理说 , 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 , 而在高三已过去四分之一 , 却仍是保持小幅度长势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产生任何幻觉的 。
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
初中所有需要背的古诗词 篇目 作者(朝代) 名句 主旨 赏析 表现手法《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 这首诗歌感情深挚 , 意境高远 , 胸襟开阔 , 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 。
全诗的格调、境界也因诗人思想的高逸而变得高远深沉 。
寄情于景 , 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写今日离情 , 设想未来的重逢 。
后两句虚写未来情 。
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 , 触景生情 , 展开想象的翅膀 , 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 。
虚写 , 想象《泊秦淮》 杜牧(唐)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表面抒发了对“商女”的愤慨 , 实际是批判了不以国事为重 , 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 , 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
情景交融 , 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北宋)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