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岭南文化的食物有哪些?( 三 )


潮州工夫茶
潮州茶文化是岭南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 , 而尤以“工夫茶”为著称 。“工夫” , 本为茶名(一种中等茶) , 后演化为烹茶方法 。《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 , 以闽之汀、漳、泉三府 , 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
潮州工夫茶 , 起于明代 , 盛于清代 , 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 , 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潮州工夫茶 , 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 。功夫茶之功夫 , 全在茶之烹法 。潮州功夫茶的烹法 , 有所谓“十法” , 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 。也有人把烹制工夫茶的具体程序概括为:“高冲低洒 , 盖沫重眉 , 关公巡城 , 韩信点兵 。”或称“八步法” 。
潮州工夫茶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为一体 , 内涵极为丰富 , 是中国茶文化精华之一 , 向来有“中国茶道”之称 。
有岭南文化内涵的古文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辞常作岭南人——苏轼岭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 获得了相应的缤纷表现 。
岭南学术思想 , 吸取由中原相继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 , 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 。
这里既有雅文化、精英文化——如江门学派、岭南画派、岭东画派 , 又有市井文化;同时 , 还要顾及独具特色的民俗所体现出的文化 , 如“自梳女”、“结金兰会”和“不落夫家”等等 。
岭南的文学艺术雅俗并茂 , 岭南画派、岭东画派、粤剧、潮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 诗人张九龄、学者陈献章享誉全国 , 电影最先从岭南传入 , 而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奠基者郑正秋 ,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 。
岭南教育起步较晚 , 但宋明办书院风盛 , 如潮州府在宋朝就有三大书院 , 其中两大书院韩山书院 , 元公书院的建制规模都比较大 。
到了近代更是领教育革命之先 。
葛洪在岭南炼丹 , 创金丹道教理论 , 并有贡献于化学、医学 。
伊斯兰教、佛教较早从海路传入岭南 , 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 , 影响及于全国以至世界 。
岭南的农技、手工技、医学等在中国科技史上有一定地位 , 明清之际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中国最早的生态农业 , 而潮汕人精工细作 , 种田如绣花 。
郑之侨所著的《农桑易知录》更是一本幸存的珍稀古代农书 。
西医东渐 , 中国的西医院、西医学校以及西医生 , 均在岭南最早出现 。
岭南民俗与岭南饮食 , 异于北方 , 最富于地方特色 。
岭南文化中的艺术部分 , 颇具特色 , 以粤剧、潮剧和汉剧为例 , 它们扎根于南疆 , 又吸收了中原和周边文化 , 很值得探研 。
北有秧歌 , 南有英歌 , 英歌这样一个南方艺林的奇葩也是值得关注 。
关于岭南文化的食物有哪些?

关于“岭南春节饮食文化”的简介同其他地域一样 , 在节日饮食里 , 糕点往往是不能缺少的 。
节日糕点可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 既满足人们的食欲需要 , 而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在节日里祈求吉祥如意的心理需要 。
岭南的节日糕点 , 按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 , 有不同的品种 。
以广府地区的饮食风俗为例 , 花样品种极多 , 如:春节的年糕、煎堆、油角、萝卜糕、马蹄糕;端午节的视水粽、咸肉粽、裹蒸粽;中秋节的咸甜月饼 。
冬至的糯米糍等 。
(一)年 宵《广东新语·食语》曰 , 广州之俗 , 岁终家家做各种茶点 。
该书对广州的年宵品的制作有具体记载 , 如:煎堆 , “以糯粉为大小圆 , 入油煎之” , “以烈火爆开糯谷 , 名曰炮谷 , 以为煎堆心馅”;米花 , “以糯饭盘结诸花 , 入油煮之 , 名曰米花”;沙壅 , “以糯粉杂白糖沙 , 入猪油脂煮之 , 名曰沙壅”;白饼 , “以糯粳相杂炒成粉 , 置方圆印中敲击之 , 使坚如铁石 , 名为白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