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评析

秋风词 李白
在深秋的夜晚 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 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 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___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 和思念 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 秋风 秋月 落叶 寒鸦 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 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 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锦瑟 李商隐
按照一般看法 , 这首诗是颇有争议的 。
但是其表达出的那种淡淡惆怅
对往昔的追念却是大家都可以领会的 。
按俨然说法 , 是吊亡作品 , 由此可能 , 但
也不一定 。年轻时的情人一定就是亡者吗?可不可能是
“侯们一入深似海 , 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情况呢?
至于对最后一句的看法
深邃的感情也可能在经历多年后 , 象一坛醇酒那样
馥郁 , 但含蓄 。
项脊轩值的最后一句大致是”庭有树 , 吾妻过门时所栽
今以亭亭如盖矣……(我是根据印象写的有出入)
能说他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不深吗?BR>何必要让每个人都学苏轼的
年年断肠呢?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作为一首婉约词 , 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 , 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 。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 , 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 , 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 ,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 , 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 , 满街游人 , 火树银花 , 通宵歌舞 。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 , 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 。本词描绘出无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 , 梁启超谓“自怜幽独 , 伤心人别有怀抱 。”认为本词有寄托 , 可谓知音 。上片与元夕之夜灯火辉煌 , 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 , 下片写不幕荣华 , 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 。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 , 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 , 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
蝶恋花 晏殊
本词抒写春日的闲愁 。上片写迎春之情 。开头三句写初春之景 , 有富贵之象 。后两句是写主人公的活动 , 在意念上有倒装 , 他看到海燕双飞 , 而自己孤独伤心 , 面对芳春美景而触动春愁 , 故弹筝以抒情 。下片抒送春之意 。词意含蓄蕴藉 , 只表现主人公的一种情绪 。此词语言明丽 , 用意婉曲 。
凤栖梧 柳永
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 , 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 , “危楼” , 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 , 游目必远 。“伫倚” , 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 , “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 , 黯黯生天际” 。“春愁” , 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 , 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 , 一方面是力避庸常 , 试图化无形为有形 , 变抽象为具象 , 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
接着 , “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 , 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 , 若有万千思绪 。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 , 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 , 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 , 笔势开阖动荡 , 颇具波澜 。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 , 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 , 即“之死无靡它”之意 , 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 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 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 , 不能羞”诸句 , 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 , 不过“气加婉矣” 。其实 , 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 , 镜里不辞朱颜瘦” , 虽然语较颓唐 , 亦属其类 。后来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 必经过三种境界” , 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