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评析( 三 )


此词的结尾两句 , 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
玉楼春 欧阳修
此词描写了宋时杭州城的年小舞女 。
上片写舞女列队过街的情况 。首先从描写舞女们的装束打扮入手 , 再写舞女们的神态举止 。下片写小女们的舞技 , 但是不从正面写起而是从侧面烘托:一是年少的观众争相问讯舞女们家住何方;二是那些小女们舞技实在精妙 , 所以词人观赏回来以后在梦中仿佛仍见她们婆娑起舞 。此词精妙之处在于侧面烘托和用梦幻来衬托真实 , 反映真实 , 取得意想不到的有力的美感效果 。
乌夜啼 李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 , 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 ,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 , 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 , 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 , 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 , “太匆匆”的感慨 , 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 , 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 , 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 , 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 , 此句同样既是叹花 , 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 , 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
换头“胭脂泪”三句 , 转以拟人化的笔墨 , 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 , 一边是生逢末世 , 运交华盖的失意人 , 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 , 二者恍然相对 , 不胜缱绻 。“胭脂泪” , 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 , 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 , 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 , 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 , 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 , 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 , 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 , 泣血无泪 , 不亦色若胭脂?着一“醉”字 , 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 , 极为传神 , 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 , 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 , 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
相见欢 李煜
李煜的这首名篇情景交融 , 感情沉郁 , 思路凄惋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 , 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 。语言通俗明白 , 且又十分精炼准确;此外运用声韵变化 , 作到声情合一 , 铿锵有力 , 富有韵律美 , 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下片“剪不断”三句 , 以麻丝喻离愁 , 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 , 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见作者匠心独具 。此句则写出愁之味:此种无言之悲 , 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其味在酸咸之外 , 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 , 无法驱散 , 历久弥鲜;舌品不得 , 心感方知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 , 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 , 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
长相思 白居易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 。因为她是杭州人氏 , 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 。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 , 并且目送远波 , 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 , 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 , 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 , 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 , 过瓜洲古渡 , 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 , 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 , 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 , 永远离开了他 。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 , 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 。短短几句 , 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尽管佳人已去 , 妆楼空空 , 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 , 终难忘怀 , 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 。两个“悠悠” , 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 。这种情感的强烈 , 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 。然而那与不过是个空想 , 无奈啊 ,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 , 回忆昔日的欢乐 , 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楼” , 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 , 是怎样的意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