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怀念故人的诗( 六 )


这首诗写得清明时的人事和景物,语言清新 。
尾联却点出“风光似去年”,“记得承平事”,透露出对盛世的怀念 。
7 | 宋代程颢,《郊行即事》:《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点评】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 。
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
8 | 《途中寒食》,来自唐代宋之问:《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点评】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五言律诗,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 。
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
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 。
在路途中,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 。
9 | 唐代韩翃,《寒食》:《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点...
求10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风俗,来历,还有诗句! 节日:端午节风俗:划龙舟,吃粽子 。
来历:为纪念屈原,祭奠河神 。
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节日: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菊,赏月 。
来历: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节日:春节风俗:吃饺子,年夜饭,放鞭炮,贴红字 。
来历:纪念古人驱赶“年兽”的风俗 。
诗句:除夜作 【唐】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
节日:重阳节风俗:登高,采菊,喝酒 。
祭祀仙人 。
来历: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 。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
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 。
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 。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
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 。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
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
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
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