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怀念故人的诗( 七 )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
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重阳节的来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
来源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
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 。
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
庆祝方式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
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 。
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 。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
谁能说全中秋,和端午,还有春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源于周代,北宋正式定名,明、清与春节齐名 。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
中秋节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 。
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 。
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 。
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 。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
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 。
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