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村居 的翻译?( 四 )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 。
时天下已乱 。
遂托病还乡 。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
有《王无功集》五卷 。
《全唐诗》存诗一卷 。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
【译文】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
【鉴赏】这诗题又作《早寒江上有怀》,是作者离开长安以后,东游吴越,滞留江上,因早寒思归而作的 。
首联,起调高致,意境辽阔,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 。
接着的第二联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
”这是何等的亲切 。
千里迢迢,远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及,更增惆怅 。
所以第三联用“乡泪客中尽”承第二联的思归,而“孤帆天际看”则承首联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对,韵致凄切 。
思乡之泪,已在客中流尽,伤心惨恻;片影孤帆,飘泊天际,孤独凄凉 。
最后两句,因欲归不得,怅望云天,迷津有问,世路崎岖,“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绪 。
"诗人用“平海夕漫”这样的景语,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彷徨 。
蕴藉不露,悠然不尽 。
全诗形象结合抒情,融洽浑成,饶有韵致 。
这江上思归,是和仕途失意紧密连在一起的 。
而思归,就常常是抒发仕途失意的一种表现崔颢《黄鹤楼》原文与译文原文 译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
注释: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的翻译一句一句的翻译 《声律启蒙》 辑录:启梦 一东1 ————————注释———————— 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 。
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
云对雨,雪对风 。
晚照对晴空 。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
三尺剑,六钧弓1 。
岭北对江东 。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
————————注释———————— 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
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
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 。
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
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