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老师教学反思

在这次五指山市送教下乡活动中 , 我开展了小班儿歌活动《小鱼》 , 这首儿歌 , 结构简单 , 朗朗上口 , 比较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
在进行本次活动前 , 我充分地考虑到:
一、异地借班上课 , 对幼儿的实际水平还不是很了解 , 教师语言的调动性要适宜 , 做好随机调控;
二、内容是关于小动物的 , 小班幼儿最喜欢模拟、扮演各种小动物 , 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儿歌和表现儿歌是重点;
三、手偶表演富有挑战性 , 幼儿又是首次尝试 , 能深入其中体验到乐趣最为关键 。
通过教学实践 , 我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1、手偶教具的灵活变化
小班幼儿喜欢动态的、真实的教具 , 最好是可以直接触摸的 。在本次活动中 , 我选择了杖偶作为引入的教具——三条会摆动的小鱼 , 幼儿很快地就被三条小鱼深深地吸引了 。在杖偶表演和老师的示范儿歌环节中 , 我利用小鱼的身份、以游戏化语言和夸张的表情 , 肢体语言的演示 , 并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 , 时时吸引着幼儿 , 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 。
腕偶小鱼的出现再次让幼儿体验到参与游戏表演的欲望 , 同时也加强了幼儿手指摆动的动作练习 , 充分贴切儿歌中“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寓意 , 激发了幼儿表演兴趣 。
2、课堂语言 , 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很重要 , 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是教师的课堂语言 , 这也是教学活动最出彩的地方 。由于是是异地授课 , 在和五指山市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活动中 , 语言上我做了反复的推敲 。例如 , 在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儿歌的环节中 , 我原本是这样设计的:师:一条小鱼在哪里游?(幼儿:在水里游 。)师:我们一起说:一条小鱼水里游 。在海口试教时幼儿会主动地跟读 , 但在当时大部分幼儿并没有主动回应 , 我随机把小鱼取下 , 游到小朋友周围 , 进一步启发幼儿:师:小鱼想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来说:一条小鱼水里游 。老师进一步的动作及语言的提示让幼儿思维开始活跃 , 幼儿开始有了回应 。
3、根据实际 , 适时调整教育方案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 。因时 , 因内容灵活的运用 。就像我在教这首儿歌时 , 一心想完成预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流程 , 可是其中个别幼儿并不感兴趣 。我不断地变换提问和调动幼儿情绪 , 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 , 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在幼儿园的学习 , 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 , 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 让幼儿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 , 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 。所以有时候 , 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 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 , 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