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七 )


体会本文的语言 。本文体现了苏轼散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 , 看似闲散 , 意脉却流畅而完成 。本文讲了许多闲事、散事 , 看似杂乱 , 却体现了作者与表兄之间深厚情感的主线 。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熟读本文内容 , 识记相关字词的含义 。
2、找找苏轼其他的散文名篇 , 体会苏轼散文所体现出的哲理意味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文分析:
课改实验区教材高中语文的课文容量加大 , 尤其是文言文部分加大了比重 , 出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之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内容丰富 , 有一定难度的作品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 是一个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加上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 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基础 , 学生层次等 , 完成这个任务就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 , 加强学生课前预习 , 归纳预习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共同解决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北宋画家文与可 , 曾以筼筜谷仰斜之竹为题材 , 作画赠与苏轼 。本文即以此画为线索 , 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 , 庄谐相衬 , 情深意切 , 体现了作者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特点之优秀散文 。
●赏析重点:
1、熟读课文 , 疏通文意 , 感受美文的语言特点 。
2、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厚情意 。
3、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
●教学时间:
两课时 , (根据课堂进展自然分为两课时 , 这里不做明确规定)
●课堂教学:
第一步 首先检查预习情况 , 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预习中的问题写在纸条上由小组长收起来 , 每组选四个代表 , 把本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 , 取掉重复性问题(看哪个组效率高 , 速度快 , 其他同学默读课文) 。
第二步 把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再次进行归纳 , 在黑板上把问题归为两大类:一类属词句疏通问题 , 一类属课文分析问题(包括写作特点) 。
第三步 归纳解决问题
一、词句疏通问题:
(一)预设问题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遗:wèi赠送)
2、以为口实 (口实:话柄)
3、投诸地而骂 (诸 之于 , 兼词)
4、轮扁 , 斫轮者也 , 而读书者与 (与 许可 , 同意)
5、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 叶叶而累之 , 岂复有竹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