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音乐·语言:动画电影声音设计的三大维度( 二 )


二、音响设计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除现成的音乐之外,“音响效果”(sound effect)在动画领域成为首要元素之一 。在“叙事动画”(narrative animation)中,很多画面是由其声音而被大众所熟知 。在动画世界中,即使是“静物”(inanimate objects)也会被要求“发声”(vocalize) 。沃尔特·迪士尼是有声动画的领先人物,在他看来,声音占据一部动画电影里50%的分量 。不论从电影的审美角度考虑,还是从经济预算比重上看,都是如此 。事实上,动画电影比真人实拍电影更注重动作和线条的夸张 。在许多情况下,动画电影以非现实的方式表达世界 。因此,从这段时期开始,声音带里交混进的杂音和对白,经常都与真实世界里的版本截然不同 。
有声动画电影早期,音响效果通常在“拟音棚”(foley stage)内使用道具录制,与广播剧类似 。那时,音响效果常常由画面剪辑师来处理,画面剪辑师通常是制作人员中唯一具备录音、剪辑和同步音响效果等技巧的人 。特里戈·布朗(Treg Brown)是早期少有的专职声音设计人员之一,他与作曲家卡尔·斯多林(Carl Stalling)通力合作以期达到音乐和音响效果的完美结合 。众多现代声音设计师已经意识到了与作曲家合作的重要性 。
在动画发展的早期,“配音演员”(voice talent)在音响效果设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的“嗓音能力”(vocaliztions)模糊了语言和音响效果的界限,证明了许多经典的声音都是由嗓音表现出来的 。
(一)艺术准则
相比真人实拍电影,每一部动画电影都有其独特的现实感,更多是基于内在逻辑,而不是墨守物质世界的基本准则 。因此,在动画制作中,“神似”(plausibility)是比现实主义更为重要的艺术准则 。通过模拟、对比和夸张来完成声音艺术创作 。在动画电影中,将声音以夸大的形式体现出来,会比用真实声音更行之有效 。由于动画中的诸多角色在现实中不存在,现成的声音素材显然是不合适的 。为此,带有隐喻意味的声音便很有生命力,在勾勒物体个性特征的同时也显得更合乎情理 。
与夸张的替换声相比,真实的声源效果在动画电影中往往缺乏可信度或娱乐性 。音乐、叙述和环境声都是建立幻想的有效元素 。当神似被有效建立时,观众将很乐意接受他们面前的一切并沉浸在故事中 。如果从真实角度去分析,动画电影中的很多剧情和素材就其性质而言较为严肃 。为了避免现实解读,声音设计师常会为对象产生的真实声音赋予微妙的戏剧性 。相比对象匹配的真实声音,“非真实”(nonliteral)或“象征的”(metaphoric)声音更容易达成戏剧目的 。
动画电影中的许多对象在真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因此也谈不上真实的声音 。所以,象征性声音对描述人物特征和对象可信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象征性声音表现娱乐价值多过现实传达,是塑造观众对事件感知的重要工具 。一个有趣的卡通撞击可以恰当的满足叙事意图,还能提升事件解读的温和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