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所面临的新技术时代与电影工业美学( 八 )


陈:庄子《逍遥游》里的想象力都可以实现?这可是太激动人心了!
冯:《侏罗纪公园》是更典型的例子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每一次恐龙出来都是非常费劲的,到现在恐龙已经成为成主角了 。因为它有能力让恐龙就任意出现,而不是以前的大模型,只出来两下就没了 。当然,那个时候也有“工业光魔”电脑技术的支持 。所以说迪士尼收购卢卡斯影业最大的资产就是“工业光魔” 。
陈:它让电影满足了人们的想象力 。那么《哪吒之魔童降世》背后的工业美学有什么可谈的吗?
冯:《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卓越作品,但在很多人看来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除了剧情,很多细节上真正该体现美学的地方都没有做到位,比如说变身 。哪吒由一个很丧的小孩儿变成男人的形象,手是怎么着长的?肌肉是怎么出来的?头发是怎么变的?应该是有很多细节的,像钢铁侠变身的过程 。《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一团火咔嚓就变了,它用剧情掩盖了工业技术的不足 。当然,它也有做得好的地方,比如说申公豹脸变豹子的呈现 。但这在美国已经是太简单的一件事情了,这些你靠手绘是做不出来的,必须要通过电脑,这就是现代工业的体现 。
陈:中国人太希望自己的想象能够通过电影的方式展现出来 。
冯:其实中国的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大众化的电影美学 。如果在欧洲电影和美国电影之间选择,中国观众永远更希望看美国大片 。但中国的创作者很多是偏欧洲系的电影美学,我觉得这是中国现在市场上电影美学的矛盾点,很多导演都梦想拍那种很文艺的、很欧洲的、展现人物内心的电影,但中国普通观众希望看的真的不仅仅是这样的,他们也希望看到美国式的、大片式的电影美学 。那电影工业美学能不能造成一种统一的美学呢,这不好说,放眼世界,也没有对工业的一种统一的美学 。
陈:应该是没有的 。实际上电影工业美学也是一个发展过程,但是咱们今天能抓住关于它的几个维度已经很有收获了 。所谓的新技术带来的美,更多是要满足人们的想象——对不可知世界的一种想象,这是电影工业特别了不起的地方 。以前讲电影工业是扼杀艺术本性,实际情况是这种意识显得过于绝对化了 。
冯:电影工业扼杀艺术本性应该指的是整体的生态理念,比如说什么是工业,我判断要做什么必须有一个标准,比如卖座的题材、演员、导演以及比较稳妥的发行模式,那这样造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同质化严重,世界各国电影包括香港电影也是,香港出一个僵尸片,后面就一堆僵尸片,什么我和僵尸谈恋爱、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之类的;出一个动作喜剧,之后就有一批人过来拍,拍的效果还不一定好 。出一个就出一堆,但这也是电影工业的特点之一,也就是批量生产 。但是这种工业是传统工业,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工业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