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如何写?( 十 )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 , 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 。汉字结构差别大 , 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 , 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 。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xx个常用字中 , 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 , 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 , 多一笔 , 少一笔 , 长一点 , 短一点 , 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 。例如:“未——末” , “酒——洒” 。
(2)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 , 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 。如果不计声调 , 汉字仅有418音节 , 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 , 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 。例如 , “纪念——纪年” , “业绩——业迹”等 , 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 , 辨析不准确 。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 , 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 。如“荆棘”写成“荆刺” , 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 , 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
(2)注意不稳定 , 粗心大意 。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 , 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 , 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
(3)记忆不清 , 似是而非地臆想 。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 , 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 , 却记不清字形 , 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 , 从而造成错误 , 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 , 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
(4)思维的定势影响 。定势又称心向 , 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 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 , 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 。例如:批评——批抨 , 眼镜——眼目竟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 。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 。“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我收集了学生的日记、作文、作业 , 找出以下的错字与别字出现频率非常高 。经过统计 , 得出重复出现50次以上的错字有“步、真、念、睡、赖”等20个;别字重现40次以上的有“多——都 , 正——真 , 正——直 , 在——再 , 以——已 , 又——有 , 密——蜜 , 今——令”等1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