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从哪里来读后感锦集(20)


分大小的正义原则:
英国首相丘吉尔回忆1945年7月17日,下午收到美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随后,杜鲁门总统邀他一同商量对日作战方针,并决定对日本实施严厉的空袭 。冲绳之战的结束场面记忆犹新,走投无路的日军拒不投降,先是军官们在庄严的仪式中切腹而死,随后,成千上万的日军排成队列,用手榴弹自尽而亡 。
丘吉尔的回忆录:“和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军正面交锋,会造成英美军队巨大的人员伤亡 。现在,所有这些噩梦般的画面终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这样一个清清楚楚的景象:只消一两次的剧烈爆炸,战争就会全部结束了 。….我们根本没去讨论原子弹到底该不该用 。显而易见,为了避免一场巨大而不确定的杀戮,为了结束战争,为了给世界带来和平,为了解放那些饱受磨难的人民,如果以几次轰炸的代价就可以威慑敌人而达到这些目的,那么,在经历过我们所有的劳苦与危难之后,这看上去真是一种奇迹般地解脱 。” 。
丘吉尔:“连一丁点其他的声音都没有”,用原子弹轰炸日本的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同意 。此时,日本平民是否遭受损失、遭受多大损失已经无人问津,只是“这种新武器不仅会毁灭城市,同时也会给奉行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一个投降的台阶,而这可以挽救更多的友军和敌人 。” 。
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始终作为伦理上的争议问题 。有人质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谈不上正义”,有人辩护:“战争把人类带入自然状态,在自然法的支配下,人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在1945年做一次广泛的民意调查,问一问战争参与者(发动战争,或被动防止侵略的国家),如果两颗针对日本平民的原子弹可以结束战争,有多少人愿意?想来就算不是全票通过,至少也是压制性的大多数 。就算投放更多的原子弹,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 。
在生死攸关的时候,道德可以被弃之脑后,或者说,保种图存才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
分层级的正义原则:
作为曾经的被征服的一方,欧洲世界的第一个民主国家葡萄牙,避免与强者的是非争夺,转而发展航路,开启在非洲的殖民 。
西班牙紧随其后,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巴哈马群岛,开始在美洲的殖民(至1570年,美洲两大文明中心,战争屠杀和欧洲疾病,使墨西哥人口从2500万减少至265万,秘鲁人口从900万下降到130万,印第安人数量减少90%,) 。
英国发展之初,在与西班牙的竞争中,国家默认被人不齿的海盗行为,其中最著名的如依靠抢夺西班牙在南美、欧洲的殖民地、财货、港口发家的德雷克 。鸦片是一种致瘾极强的商品,在本国被严令禁止,却被英国政府恬不知耻的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