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从哪里来读后感锦集(16)


在独立、自由、平等这三者之中,先有了平等,才会有独立和自由 。这里的“先”,是逻辑意义上的“先” 。你之所以认为自己是自由的,是不该被别人的专断意志强迫的,是因为你首先认识到你和其他人是平等的;你之所以认为自己是独立的,是享受完整主权的,同样是因为你认识到你和其他人是平等的 。平等既是独立、自由的逻辑基础,同样也是嫉妒心的永恒的诉求 。
对平等的热情来自嫉妒心的理想化,既会成为社会的隐患,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因与动力 。嫉妒心总是驱使弱者向强者看齐,反其道而行的例子也有,确是凤毛麟角的 。但显而易见的是,绝对的平等,无论是“结果平等”,还是“起点平等”,事实上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历来的“结果平等”和“起点平等”之争完全是争错了方向,对平等的追求实则是对规则的追求,是试图建立一些规则,以便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而规则意识之产生是人类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反复博弈的结果 。
规则不是可以被任何正义理论合乎逻辑地推演出来的,因为它取决于人们的偏好,而人们的偏好总是随着社会结构与社会风尚的变化而迁流不绝的 。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
我们的认知
沃尔泽:“追寻一种普遍的正义理论是不可能的,谁也没有办法跳出自己的历史与文化,那么只要一个社会的运作方式吻合该社会成员的普遍共识,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正义的社会 。” 。
哈耶克:“人的认知能力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们不可能认识到我们的认知能力所无法达到的疆域 。我们所感受到的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真实生活,即我们的生活不可能超出我们的感受之外 。”
1891年,现实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在耶鲁哲学俱乐部的一片致辞中谈道:“假若给我们这样一个世界,足以胜过傅里叶、贝拉米和莫里斯所描述的乌托邦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可以过上辛福生活,但是只有一个很简单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要有某个人做出牺牲,自己去世界的边缘独自忍受孤独的折磨 。” 。
1973年,勒昆发表了一步幻想题材的短篇小说《走出奥米拉斯的人》,描述了一个叫做奥秘拉斯的乌托邦,每个人在那里都过着人间天堂的日子,也都会在懂事之后被告知这座城市里的一个不太光彩的秘密:奥米拉斯所有生活福祉的存在(甚至包括清澈的蓝天和清新的空气),都有赖于一个被藏匿起来的孩子 。这孩子被封闭在城里一个满是肮脏污秽的角落,备受虐待和忽视,整日不见一丝阳光 。但如果我们把这孩子带到阳光之下,爱护他,关照他,那么奥米拉斯现在拥有的所有福祉都会烟消云散 。
针对这个问题,作如下设想:
假若你从不曾被告知这真相,你是否能心安理得的生活在奥米拉斯?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