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从哪里来读后感锦集(19)


这是一条建立于公平基础之上的道德公式,如果人人都能遵守这条黄金规则,似乎世界会如亚里士多德而言“世界多一些美德,总是好的 。” 。事实上,这条黄金规则在加入具体内容之后,会失去一些说服力,如历史上东汉有名的义士臧洪,因为袁绍不肯出兵救好友张超,于是反出袁绍,后被袁绍围于东武阳城,兵尽粮绝之下,杀妾给守城将士吃 。如果说臧洪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那么事后诸如韩延之和元岩这样的知书达理、大义凛然的一时俊彦赞美、景仰和效仿臧洪,也可以说明一些不可回避的事实:臧洪和妾不一样,他们身份等级有别,妾的身份即便不能说“不是人”,至少也是在人格上不能和夫君平起平坐的人;仁义或善也是有等级的,为了更高一级的善,可以牺牲掉次一级的善,臧洪为了大义,在那种情况下随意剥夺“爱妾”的生命,并且被人认可;还可以这样理解,妾在某程度上是作为臧洪的私人财产而存在的,这么说的话,其实也揭示了某些披着“美德,大义”的丑恶现象,如有人会很欣赏、会支持“大义灭亲”“毁家纾难”的行为,但是这样的事如果放在其他人的身上,他们不一定会愿意 。
这句话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即我不需要别人为我承担责任,所以我也不用为别人承担责任,只是这层含义也是不被人接受的,被人嗤之以鼻的,将它称之为“无所作为”与“自私” 。
尺度
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
在历史上,中国华夏文明往往不把“蛮夷”当做同类而视同禽兽,西方基督教也曾经不把异教徒当做同类而视同魔鬼,同为人类一员的观念只是在相当晚近才普世化的概念 。
譬如汉朝与楼兰王国,在今天看来是完全对等的两个独立主权国,汉人和楼兰人都是一样的人类,但直到明末清初,当时一流的大学者王夫之评点傅介子诱杀楼兰王的这段历史,认为楼兰是夷狄,而夷狄是“非人”,既然不是人类,就不配得到只有人类才能得到的尊重,所以“奸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 。” 。
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标准,在这里起不到任何作用,或者说是不适用于这样的场合 。和鸡鸭、奴隶、夷狄讲正义,这是无比荒谬的 。也就是说,所谓“恶”,仅仅在“对等者”之间才可能存在,亦即先有了对“对等身份”的认知,而后才会有对“恶”的评估 。
国家层面的正义
如果我们把“国家兴盛”和“公平”分别作为两项“正义”的内容的话,那么“正义”显然是分大小、分层级的,较小的、较次要的正义原则被认为应当屈从于较大的、较主要的正义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