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怎么写?( 三 )


2、在学生周围实际生活中寻找内容 。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教材中那“面向生活”的内容就显得十分有限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和生活的联系,我们挖掘学生周围生活的事件、现象、情境等转化为一个个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课堂探究问题 。让学生在探究生活问题中亲身感受到科学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 。
3、关注校园生活中的科学资源 。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校园生活,要善于发现校园内的科学素材,把校园中的科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科学就在身边 。
4、留心社会生活中的科学资源 。社会生活是学习科学的大课堂,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与家长聊天谈话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甚至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有时也会成为科学学习的第一手资料 。
5、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科学资源 。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经历 。这就是很好的可用课程资源 。例如,在做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自备实验材料,同学们带来了几十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材料,有的甚至把比较昂贵的热带水果也带来了,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换材料进行实验,兴趣盎然 。如果是学校统一购买,就只能是几种价钱便宜的普通材料了 。
在教学中有些观察实验周期长,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观察和实验时间,如果在实验室里做,不利于学生随时随地观察 。例如观察种子的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可采取让学生回家与家长共同实验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亲眼看着一颗小小的种子从土壤中悄然萌发,开始了它神奇的生命历程 。
6、加强科学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限制,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课堂,允许在科学课中选择与科学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现实问题,不人为地设置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找到应用的广阔途径,理解科学的丰富内涵,吸收更为丰富的营养 。
二、构建活动生活化模式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科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科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 。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努力让学生经历“生活——科学——生活”这样一个科学学习过程 。课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凭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做好课前尝试探究,课堂创设生活情景组织开展活动探究 。课后延伸探究生活内容,创设大课堂情境 。鼓动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基本流程是:课前自行探究准备——课堂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大组汇报,相互补充→运用科学,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