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怎么写?( 四 )
1、课前准备生活化的探究材料尝试活动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 。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 。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 。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 。在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课前让学生准备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小刀,可乐瓶,弹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弹珠等物体发出声音来 。又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课前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热胀冷缩的现象,看谁知道得多 。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 。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时间是探究的保证,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前生活探究时间 。课前准备探究时间可分为长时探究,短时探究和即时探究 。针对一些需经过一定时间发展变化或需要一段时间观察,不能马上知道结果的内容,一般采用长时课前探究(大约需要
一、二周) 。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较熟悉,而平时又没有有意观察的编排内容,一般采取短时探究,针对一些课前探究有难度,学生不宜探究的内容,教师可课前创设兴趣性较强的情景,引导学生即时探究 。
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和过程 。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
3、创设直观性生活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科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 。例如:在教学《空气》的时候,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酱油倒不进去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进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
- 长高|十个长高的科学方法秘诀 怎样长高最快最有效
- 懒惰脑科学读后感100字
- 潜入天才科学家的实验室读后感1000字
- 《效率脑科学》读后感100字
- 少儿歌曲|十首好听的少儿歌曲,流行的小学校园歌曲有哪些
- 永生——为什么不是被人类最重视的科学命题
- 101个有科学根据的减肥小偏方 让大S、小S、陶晶莹、张小燕等当红
- 情绪心智化:连通科学与人文的心理治疗视角读后感1000字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三年级体育教学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