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关于儒释道的诗词 苏轼写的诗词赋文中对佛道儒的看法( 八 )
苏轼诗词文概述苏轼,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 。说到他,我们总能随口吟出他的许多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诗词、文章 。的确,这些诗文早已成为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血肉中丰厚的文化养料,须臾不可分离 。他是这样伟大而富有魅力,他的豪放,他的洒脱,他的忧思,他的孤独等等,无不吸引着读者 。那么,他坎坷的人生在他的笔下都有着怎样的表达?笔者不揣浅陋,试图通过解读他的人生轨迹,捕捉住他豪迈的笑容中隐藏的更深层的情感因素 。
一、壮怀激烈立志报国
苏轼少有大志,小时候在家读书,读到《后汉书》中的《范滂传》,说范滂“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后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立即就问他的母亲程夫人:“轼若为滂,母许之否?”可见他天性中就有忠义的一面 。这种报国之情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可见一斑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本篇作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冬 。四年前,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北方边郡密州任知州 。他除了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词中,苏轼自比孙权,表现了出猎者的英豪;又自比魏尚,希望被朝廷重用 。整首词昂扬奋发,豪迈遒健,一扫传统柔婉的词风,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
二、心忧天下 与民同乐
苏轼从来就是一个好官,不管自己仕途有多坎坷,总是心忧天下,勤政爱民 。在任上,他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比如在徐州时治水患,在杭州时疏浚西湖,建造长堤(苏堤)等等 。老百姓的忧乐他时刻挂在心上,有文为证 。
《喜雨亭记》是苏轼于嘉佑六年(公年1061年)在凤翔府任判官时所作 。苏轼到凤翔府任职的第二年,建官舍,行政事,凿池引流,美化环境,但不巧的是当地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旱情显现,灾情就会是必然的结果了 。大旱望云霓,百姓的忧愁是可想而知的 。他和百姓们一样盼望下雨,望眼欲穿,结果是“乙卯乃雨,甲子又雨” 。那么,这些雨够不够呢?“百姓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下得透,下得足,下得实在 。要说好雨,喜雨,这才真正称得上是好雨,喜雨!我们甚至可以想见作者与百姓们一样为了这场好雨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欣喜若狂的情形了 。事实上,这场大雨产生的欢快气氛是显而易见的:“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这是一幅万民同乐官民同欢的喜庆图啊,我们仿佛也同苏轼一起融入了庆祝喜雨的场景之中 。
而《浣溪沙》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另外一首词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 。突然,“簌簌”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 。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 。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 。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 。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 。“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 。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 。“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 。可见苏轼没有什么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关系非常亲近 。读这样的词,会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以嗅到当时农村生活的气息 。这首词同样表达了作者由于灾后得雨,旱象解除的那种浓厚的喜悦之情 。
三、壮志难酬 感慨深微
然而上天似乎并不眷顾苏轼,他少年成名,步入仕途后一度做到“判官诰院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然而,因为反对王安石狂风暴雨式的改革,在朝廷无法久留,于是请求外任,先后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在外任的八年间,他干了很多实事,向人们证明了他是一位有能力,得民心的好官 。可谁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呢?44岁的苏轼在调任湖州的时候,一个巨大的噩梦随之而至 。王安石的门生,一些变了味的革新派李定、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及其他诗文中的一些句子,罗列他讥讽新法、指责皇帝、谩骂朝廷的罪名,把他打入了死牢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幸好宋神宗并不糊涂,再加上前任宰相王安石等人的劝谏,苏轼才从死神手里逃了出来,然而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实际上就是一犯官 。即便就是这样,也没破坏苏轼的乐观精神,他出狱之后就写了几首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意思是大难之后何必想那么多,人生和官场上的事,难道都是有原因的吗?真是潇洒之极!然而,毕竟他的政见得不到理解,理想不能实现,人到中年,功业无成,让他倍感寂寞,感慨万端 。《卜算子》就是这种心境的反映 。
-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读后感100字
- 苏轼:养一个好心态,顶得上世间一切良药
- 2022|2022今天央行宣布降息了吗
- 人性电影|亚洲十大人性电影,关于人性的高分电影
- 黑帮电影|世界十大经典黑帮电影排行榜,关于黑帮的电影有哪些
- 女性电影|十大女性维权电影,全球关于女性维权的电影排名
- 好莱坞|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排名,关于英雄的电影排名
- 岁月易老,心要年轻
- 关于朱天文的名言名句
- 15条关于朱天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