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古诗词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七 )


二、反复吟诵想象 , 读中悟情 。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 , 诵读对于古诗学习之所以这样重要 , 是因为古诗有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 。教师应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 , 感悟文本的空白意义 , 直指作者的心灵 , 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 。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 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 让学生渐入佳境 , 读出层次 。笔者在教学张继的《牧童》时 , 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一是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四个词 , 根据自己的理解 , 描绘这些景物(如西沉的明月、皎洁的明月 , 广阔的原野、悠扬的笛声 , 无悠无滤的牧童等) , 读出自己的理解 。二是教师描绘意境:一个美丽的黄昏 , 一位牧童吹着木笛放牧归来 , 他来不及脱下蓑衣就学生诵读古诗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三是补充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 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放牧归来的牧童 , 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首诗 。四是播放
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 教师描绘意境 , 师生共同吟诵诗句 , 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 , 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 , 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 。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 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 , 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 , 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所以 , 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吟诵加联想 , 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 , 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 , 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 , 形成画面 。至此 , 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 。一旦进入意境 , 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 , 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 。因此 ,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中 , 教师创设情境 ,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 , 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三、整合教学内容 , 强化语言积累
古诗词积累 , 强调阅读记诵的过程 ,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 , 不能教教材 , 而要教材教 , 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 , 积极开展课程资源 ,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 , 要课内外结合 , 要前后联系 , 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 。例如 , 我们高学段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古诗词时 , 可以巧妙地根据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读前面学的诗词 , 适当推荐同主题的诗词引导学生诵读 。我在执教吕岩的《牧童》时 , 引导学生回忆描绘童趣的诗词 , 如《所见》、《村居》、《小儿垂钓》等 , 又出示介绍白居易的《池上》对比略读 , 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 , 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 , 又让学生投醉快乐童年 , 同时 , 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 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 同时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另外在复习时 , 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这样的整合教学 , 既增强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 又强化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 收到很好的效果 。
四、拓展实践 , 深化古诗词的学习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 不会作诗也会吟 , 古诗词文化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 它精练的语言 , 深远的哲理 , 丰富的内涵 , 优美的意境 , 是值得每一位学子去学习和运用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小学古诗词教学 ,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共计160篇(段) , 再加上附录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70首 , 小学阶段古诗词总量已经是相当大了 。此外 , 《语文课程标准》还在阶段目标中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诵读诗文、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等更多具体的要求 。可见小学古诗词教学 , 不仅在数量上增加 , 而且要求更为具体 , 内容也趋于丰富;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 , 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 ,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实施好这部分教学 , 在实践教学中 , 我在班级开展每周一诗 , 每月一诵 , 每季一写 , 要求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去积累 , 去体验 , 虽然班级学生的作诗水平不怎样 , 但诗句能脱口而出 , 颇有诗人的味道 。我们教诗的最大目的不只是为了教 , 而是要让学生体验 , 理解 , 运用 , 传承 。平时的语言训练中 , 要让学生适当引用诗句 , 增加语言的魅力;在口语表达中 , 可以因地置宜地利用诗句提高语言的说服力;在课后练笔中 , 可以把诗句写成短文 , 对比阅读理解;在与学生说理教育时 , 可以引用诗句让其明白 , 如惜时句 , 爱国句 , 亲情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