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的诗词赏析 关于望岳的诗词赏析急求( 四 )


全诗以一“望”字为红线 , 情景交融 。就距离而言 , 望是自远而近 , 就时间而言 , 望是自朝至暮 , 并由望岳而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情景 。在描写方法上 , 这首诗虚实相生 , 由景及情 , 由情及景 , 亦情亦景 , 情景交融 。
【赏析四】
胸怀豪放 格调高昂——读杜甫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锺神秀 ,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杜甫写过三首咏岳的诗 , 分别咏颂东岳、南岳和西岳三座名山 。这首《望岳》诗是诗人为咏颂东岳泰山而作的名篇之一 。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诗集中最早的作品 。写作此诗时 , 诗人才二十多岁 。在作诗的前一年 , 杜甫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 。他当时少年气盛 , 对社会和人世的阅历都还不深 , 所以这次落第并没有使他受到多大打击 , 他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很有信心 , 抱有美妙的幻想 。在落第的第二年(736年) , 他照旧开始了又一次壮游 。“归帆拂天姥 , 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 , 目短曹刘墙 。忤下考功第 , 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 , 裘马颇清狂 。”(《壮游》)生动地反映了青年诗人在当时所具有的那种豪放的胸怀 , 激越的感情以及高尚的品格 , 而且还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望岳》诗里 , 也同样表现了这种格调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诗人用设问的句式 , 极其自然地引出泰山来;又以自答的方式 , 描绘出泰山巍峨的形象 。所谓岱宗 , 又称岱山 , 就是泰山 , 因为它是五岳之首 , 故云岱宗 。前人说“泰山之阳则鲁 , 其阴则齐” , “从齐到鲁 , 历二国其未了 。”诗人紧紧抓住了一片青绿的特点 , 没有费多少笔墨 , 仅仅用“齐鲁青未了”五个字 , 就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它那巍然耸立、青翠欲滴而又绵亘天外的浑茫外形来 。诗论家对此曾给予了高度评价 , 说它“只五字 , 真雄盖一世” 。
“造化锺神秀 , 阴阳割昏晓” , 是诗人着意描绘出来的泰山灵奇秀美的恣态:这座奇形异状的高山 , 好像是为神灵所特意创造 , 把大自然所具备的一切神奇秀美都集中了起来;山峰直插云霄 , 遮断阳光 , 把山南山北分割成了明暗不同的两个天地——这边已是明朗的早晨 , 而那边还是昏黑的夜晚 。诗人在这里所用的“锺”和“割”字 , 都是别具匠心的 。前者是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具的“神秀” , 而后者则是形象地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 。在诗人笔下 , 这座泰山真是既神奇 , 又雄伟!
接着 , 杜甫以“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鸟”两句 , 进一步描写泰山的景色及其望岳的感受 。因为这座山峰很高 , 云势积叠而起 , 诗人站在山麓仰望 , 仿佛感到云气荡其心胸 , 故抑郁之气荡涤殆尽 , 襟怀为之大开;由于相距甚远 , 所以尽量睁大眼睛 , 集中视线 , 盯着飞鸟 , 并循其行踪而极目远望 。这两句并非完全写实 , 乃是诗人的假想 。正如王嗣奭所说:“‘荡胸’句 , 状襟怀之浩荡 。‘决眥’句 , 状眼界之空阔 。公身在岳麓 , 而神游岳顶 。”
最后 , 诗人以“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这种充满豪迈气概的诗句为全诗作结 。既然诗人面对这座如图如画的神秀峰峦 , 仰望之中业已使人心胸舒展 , 神采飞扬 , 那么何不亲身登上这座山峰之颠 , 以饱览泰山的风光呢?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登山的渴望 。“凌绝顶” , 正反映了他的远大目光和豪迈气概 。这个“凌”字用的极为贴切、传神 , 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登临决心 , 简直跃然纸上 。这两句诗 , 杜甫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 不仅进一步赞美泰山的雄伟姿态 , 而且也是以此抒发自己勇于攀登 , 必将腾凌绝顶的壮志豪情 。从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年轻诗人的坚强信心和自恃态度 , 这也是杜甫早期积极进取思想的自然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