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淝水之战的演讲稿 淝水之战是( 二 )


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 。
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 。
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 。
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 。
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 。
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 。
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 。
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 。
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 。
”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 。
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 。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 。
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 。
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
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
公元383年的冬天,有藏人血统的"前秦"皇帝苻坚大举伐晋 。
他刚统一北方不久,长安附近的居民尚是五花嗣牛???鲜卑羌羯布满畿甸" 。
晋朝虽偏安江左,但是仍能保持西部的防线,如今日之湖北西北汉水一带以及更西的四川 。
即在最接近的战场,也能在江翼寿阳附近发动攻势 。
从各种迹象看来,苻坚并没有在东线与晋人决一死战的决心,而是统率了很多杂眚部队,无法统御,只能以军事行动,维持他的组织 。
同时又过度自信数量上的优势,所谓"投鞭足以断流" 。
他总希望以凉州蜀汉幽冀之兵,号称八十七万的力量,"犹疾风之扫秋叶",不怕晋人不投降 。
所以他在出师之前,就宣言要让东晋皇帝司马昌明做他的下任尚书左仆射(等于副首相兼军政部长),晋朝的文武大臣谢安或桓冲,也为未来的吏部尚书和侍中 。
都预先替他们在长安建造官邸 。
如果现存的资料全部可信,则此人受过中国传统教育,也有几分书呆子的习性 。
他与晋人交战之前,也让以前俘获的晋臣朱序作使臣,访问晋军 。
后来朱序却将秦之虚实告诉对方,替他们定下了速战速决的方针,并且在战场上,采取对苻坚不利的行动 。
晋朝的总司令谢安,正式官名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 。
他也有书呆子的脾气,年轻时无意仕进,只是与名士来往,有声望 。
到四十岁才正式做官,仍是玩水游山,满口清谈 。
人家规劝他,他就反问:"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淝水之战的前夕,他又受任都督十五州军事 。
儿子谢琰,侄子谢玄,谢石都是部下重要的将领 。
对付苻坚号称百万的军队,他只有八万人抵御 。
但是他"镇以和静,御以长算"又"不存小察,弘以大纲" 。
他对亲信将领个别的指示,以使他们"各当其任"为原则 。
部署既毕,即不再多言,并且招集亲朋,下围棋游山水以表示"夷然无惧色" 。
北方混成的秦军和南方紧凑的晋军对峙的时候,谢安的前锋招致北军司令:"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从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这文辞只改动数字,在《晋书》里出现两次,其以作战当作竞技看待,有《左传》作风,可能是修史者揣想写成,但是征之两方将领风度,也可能是据实记载,因为率北军的将领苻融,也以文学称著,既能"下笔成章",也能"谈玄论道",他作的赋尚是"壮丽清赡,世咸珍之",并非一介武夫,尤不带戎狄气派 。
他这次可算是上当 。
秦军刚一后撤,朱序即在阵后流布谣言,说是北军已被南军打败 。
这时仓皇集结的部队,劳师远入,人地生疏,又无坚强的斗志,也就信以为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