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淝水之战的演讲稿 淝水之战是( 三 )


如是一溃就不可收拾,苻坚自己也中流矢,是以晋军大获全胜 。
前线战报刚到总司令部,谢安正与朋友下围棋,他看后将文书置在几案之上,对棋如故 。
只是胸中喜气到底无法全部抑制,下棋完毕,他步入户内,脚上筋肉紧张,一时伸展不尽如意,用力过猛,竟将木屐之底,在门限上踏损,俗语"不觉屐齿之折",由来如此 。
淝水之战确定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 。
以后南朝的刘裕于公元417年入长安,不能久驻 。
北朝的侯景反复叛变,也曾于公元548年陷建康,不久即为部下所杀,都去统一全国的目标甚远 。
直到公元589年才有隋文帝杨坚的"天下大同""区宇一家" 。
至此已去淝水之战206年 。
在这两百多年内常成为南北两方拉锯占的地区,除了淮南以外,还有湖北的襄阳一带 。
这也可以说是北人所擅长的骑兵战术,至此已无法做有效的发挥 。
南人所长为水军,不仅兵力以舟楫输送,能够争取战场的主动,而且将士无行军之劳,粮草有速达之效 。
只是这种长处,也不能向北延伸使用 。
淝水之战时,双方受地形限制的情形,已见其端倪 。
如《晋书》说苻坚有"骑二十七万",只因一水所隔,不能冲锋陷阵 。

【关于淝水之战的演讲稿 淝水之战是】

而晋军虽获空前大胜,也不能扩大战果,仍是偏安江左 。
可是这长期的分裂,还有它更重要的原因存在 。
自从东汉覆亡,中国人口因天灾与战争的影响,长期由北向南而由西向东的迁移 。
即魏晋间的战事,也带着武装移民的情调,有如280年之平吴,西晋发动了20万人的兵力,至建邺收版籍,则只有男女263万,其南征兵力已占当地人口很大的一个比例 。
如是华北与华中的空隙,势必由"15英寸同雨量线"以外的少数民族填补,其背景则是他们所受亢旱的打击,又必较华北为甚 。
虽然资料不全,历史上已有甚多的例证:公元333年石虎自长安徙秦雍民氐羌十余万户于关东,使居枋头(今河南浚县附近),又以羌师率其众数万徙居清河之滠头(河北枣县) 。
石季龙则徙辽西,北平,渔阳万户于兖豫雍洛 。
淝水之战前夕,长安附近的人口又以鲜卑羌羯为多 。
有如上述,则南朝的北伐,与这种半由自然力量发动的移民方向冲突,不易彻底执行 。
淝水战前,东晋之桓温,曾克服洛阳,又于369年入长安,终在枋头挫败 。
就因为这种人口移动的压力,南方的水田,才能普遍的开发 。
《晋书》食货志所称"河滨海岸,三丘八薮,耒耨之所不至者,人皆受焉",就表现出了这种开拓处女地的一般趋向 。
只是"火耕水耨",先用烧荒的方式,次用水灌溉,并且以大量的人力用以除芟,才能逐渐将粗疏耕作方式进而为精密耕作 。
北方的种族复杂,也不容易使政局稳定 。
"五胡乱华"时的少数民族领袖,率多汉化,并且很多带有汉人血统 。
因为汉朝除武帝时代之外,"和亲政策"总在若断若续的进行,匈奴刘渊之姓刘,不无根据 。
汉末袁绍即以家人子为己女妻乌丸豪酋 。
魏晋以降,越种通婚的更为普遍 。
安北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王浚以一女妻鲜卑段务勿尘,一女妻素怒延 。
后将军韩据女为段匹弹"儿妾" 。
刘琨为晋朝的司空,他与段匹弹的关系虽没有言明,但是弹"与琨结婚,约为兄弟" 。
晋惠帝除贾后外,又立羊后,她也是名门女,后来刘曜陷洛阳,也立她为后,"有殊宠,颇与政事 。
"她生有曜子三人,长子熙为刘曜的继承人 。
羯人石季龙"大发百姓子二十以下十三以上万余,以三等之第以分配之" 。
这种趋势不断的继续 。
到后来北魏拓跋氏的皇室实为汉人,而隋文帝唐高祖等人物也有混血背景 。
只是上层的通婚不算,下层一般人民也需要在这大熔炉里混合,并且游牧民族,也要放弃他们的生活习惯成为安土重迁的农民,这"同化"的程度,才算贯彻,因之过渡期间必费时许久 。
东汉之覆亡,"兼并"占一个重要的因素 。
因为当日征兵纳税,以"户"为对象 。
"口"以户为转移 。
兼并一行,失田的农民若不成为流民,即为富家大室之"奴"之"客",甚至整个大家庭成为"部曲",地方官员对其豪宗大户无法应付 。
魏晋南北朝之世族也由来于此 。
我们翻开《晋书》卷30至卷86,其中列有542人之传记,除其中段匹弹为鲜卑酋长不计外,晋朝重要人物,几乎一网打尽,其传记中叙及祖先曾为显官我们可以断定其为世族者159人,其子弟又在朝中显著的215人,司马皇家的宗室105人,而不属于以上,我们概称之为出身贫寒的只62人,可见得大家巨室的力量雄厚,其社会状况必与中国传统的理想--由皇帝直接向大批小自耕农征兵抽税,不受豪强干预情形大有出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