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14)


服装
航天器入轨后,航天员便脱掉航天服,换上工作服 。他们不用穿鞋,只穿袜子 。航天员的工作服一般根据飞行时间长短来准备,有专门定做的,也有在商店买来的 。工作服没有固定的款式,但最常见的是连身工作服,颜色可由航天员自选 。航天员的服装一般都是纯棉制品 。除工作服外,还有长袖和短袖运动上衣、运动短裤、短袜和半长筒袜 。
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般都是要进行长期飞行的,所以工作服的种类和数量就较多 。有长袖连身工作服、无袖连身工作服、防寒连身工作服、马甲式连身工作服 。航天飞机的航天员,在飞机入轨后一般会换上衬衫和短裤 。在他们的裤褪上有带钩的尼龙条带,以便放置餐盘和活动手袋 。
吃饭
飞行中,每天进餐的次数、间隔时间、每餐食品量等都要根据航天员的生活、工作和锻炼情况来合理安排 。早期的航天食品均制成糊状装入软管内,吃时像挤牙膏一样 。如今,在航天飞机上就餐,基本上与在地面上一样 。每人一个托盘当作餐桌,把托盘放在腿上,用钩刺式胶带粘住,将食品盒嵌在托盘的凹槽里,即食食品则用托盘一角的钢夹夹住 。托盘上有一块磁条,使餐具不致飞走 。
吃饭程序和餐具与地面上的大致相同 。航天员也用叉子或勺子吃饭 。这有赖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
喝水
在容积小的飞船乘员舱里,饮用水常采用增压式水箱贮存和供给 。航天飞机的电力系统备有液氢和液氧供发电用,发电的副产品是水,供航天员饮用和备餐 。在飞行中,航天员不能喝啤酒、葡萄酒或含酒精的果汁 。
在太空中喝水,不能采用我们在地面上常用的方式,而必须用吸管吸 。此外,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喝水方式 。因为在失重环境下,所有液体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自由飘浮在舱内时都呈球状 。因此,航天员拿起一听罐状饮料,可以将饮料往外挤,挤出的饮料迅速变成一个滚圆的小球,航天员可以飘迎过去,把它一口咽下 。
睡觉
航天器里没有床,因为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姿势睡觉,但要用特制的睡袋 。睡袋每人一个,内衬可以更换 。航天员将它固定在舱壁上或天花板上,然后钻进去,拉上拉链 。这样既保暖又不会飘走 。在太空中睡觉最有趣、最奇怪的一个现象是:人睡着了,两臂却会自己摆动 。
生理变化
在飞行的头几天,航天员出现食欲减退,嗅觉和味觉敏感度降低,以及腹胀、排气和打嗝等胃肠道不适反应 。因此,航天飞机上备有各种香辣刺激的调味品供航天员选用 。当然,这些调味品都是液体状,装在像眼药水瓶一样可挤压的瓶子里 。
除此以外,航天员的外观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因为在失重环境中,人的各个脊椎之间会变得比较松弛,因而身高会有所增加,所以飞行时航天员穿的航天服都比平常训练时穿的要长一些 。只要你在失重环境里待上两小时,血液就会平均分布到身体各个部位 。你会发现,腿变细了,上半身却膨胀了,每块肌肉都鼓鼓胀胀的,面部也肿胀了,长脸变成了圆脸,皱纹也不见了 。
(选自“载人航天科普”丛书之一《超凡生活》,大象出版社出版,有改动)

月亮上的足迹
二、活动课成果展示
咏月诗话
天高气爽,月朗星稀,良辰美景,吟赏咏月的名诗,一定别有情趣,其乐融融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一首《静夜思》,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全诗通俗流畅,琅琅上口 。诗人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深邃的意境,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月下思乡图” 。诗人以“静夜思”为题,但全诗不着一个“静”字,而是以白霜为喻,侧面写出清静幽寂的环境 。“低头”两字,表现出诗人深沉缠绵的思乡之情 。
李白还写了首《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通过描写、歌咏峨眉山月,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开蜀地的依恋心情 。山巅秋月高悬,江中月影沉沉 。诗人一会儿仰望秋月,一会儿俯视江中明月,一仰一俯,倾注了诗人浓浓的依恋之情 。船进三峡,诗人思念明月,但山高蔽月,诗人那种惆怅无奈的心情跃然纸上 。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是唐朝李商隐的《霜月》诗 。此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巧 。首句写雁来蝉无,点明时令属秋 。第二句描绘了霜和月争辉的景色:凭栏远望,月光朗朗,霜色如水,霜、月交辉给人一种“水接天”的感觉 。三、四两句运用神话故事,青女是管霜雪的女神,素娥是月中嫦娥,她们在“月中霜里”比喻各自的美姿 。这种“诗意”给人带来美妙的遐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