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词的发展 古代诗词的发展( 七 )


随着黄州之贬、而后一再远贬惠州而儋州 。但他却没有在精神上一击即溃,而是人也不改其乐,词也不易其风 。他的《定风波》词,借他人之事,抒自身之情 。其下片云: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看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爽朗的微笑驱散了岭南的瘴气,豁达的胸襟迎来了心中的故乡 。简直不以贬谪为苦,反以“远游”为乐了 。此种境界和风格,在词坛上是前无古人的 。
咏恨山怨水、惨红愁绿之景,抒生离死别、伤春悲秋之情,向被视作词中的“当行本色”,然这类传统篇章,毕竟境界狭小,风格靡弱,不能敞人胸怀,给人以健康的美感 。苏轼的咏景之作,大多能别开生面,自成境界,如:
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
——《念奴娇》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
——《水调歌头》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
——《满江红》
小舟横截大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
——《水龙吟》或雄山奇水,穿空裂岸,撼人心魄;正明净倒影,却骤然浪起舟舞;或江水滔滔西来,翻滚着阵阵乡情;时而又梦渡春江,回望云间翠壁,都能表现出苏词不同于晏欧柳秦的独到风格:坦荡的胸怀,阔大的境界,鲜明的色彩,奇思妙想而又势豪气壮,给人以一种健康明朗的美的艺术享受 。
苏轼咏景词不仅以雄奇阔大见称,尤喜陶情山水,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强烈追求,进而造就一种忘我自乐的艺术佳境 。试读其《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一派皎洁月色,空灵晶莹,实“非尘世”之景 。词人酒醉,乘月夜行 。马惜障泥而骄,人爱芳草欲眠,已微露怡情山水,乐而忘返之旨 。下片更是妙思横溢,奇笔生春 。白璧美玉喻月光水色,已觉新鲜,用“踏碎”坐实,尤为奇特,因不忍搅乱“一溪风月”,竟不教马踏“琼瑶”,对月下美景真是到了酷爱的程度,以致终于醉卧桥头,直待杜宇啼晓了 。——这样,苏轼就为宋代咏景词开出了一条新路 。
苏词豪放而清旷的独到风格,有时在一些平凡的生活小事上也表现得相当出色,能出前人难具之情,步前人未到之境:如其《定风波》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前又有小序云:“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中途遇雨,本系寻常细事,词人偏能就此写出不寻常的生活情操和人生哲理 。风狂雨骤,众皆狼狈,唯独词人“吟啸徐行”,表现出一种泰然自若、悠闲潇洒的风度 。人生风雨无常,政治风云尤难逆料,但作者却豪迈地宣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展示出他坚持操守的崛强品格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旷达情怀 。读此,顿觉一股豪气迎面扑来,使人心胸为之一舒 。下片先写自己对“春风”和“斜阳”的亲身感受——冷暖莫辨,喻理于景,为下文张本 。结拍转出主旨:“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晴雨喻忧乐:自然界既无风雨冷暖可言,则人世间又何必斤斤计较于沉浮忧乐?他所孜孜以求的就是这种忧乐两忘的无差别的精神境界 。诗人晚年远贬海南时,作《独觉》诗结云:“@⑹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足见他对这种境界的酷爱之情 。
虽然,读苏轼豪放词,我们对其骨子里的人生如梦、超尘遁世、虚无缥缈的哲理思想,应有足够的戒心和清醒的认识,但总起来说,苏词感情之坦率真切,个性之鲜明活脱,胸怀之旷达开朗,运笔之挥洒自如,词风之豪纵飘逸,确能开人心胸,新人耳目,具有开一代新风的巨大作用 。
(四)
晚唐五代词,较少咏物,而《东坡乐府》中的咏物词,无论数量之多,咏物面之广,都是空前的 。苏轼对咏物词的开拓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荷花媚》) 。不妨认为这是苏轼对咏物词的一项艺术要求,即无论咏什么,务必写出它们各自的独特风貌 。这个“风流标格”,不仅指形态,更指精神 。其《定风波·咏梅》,即可谓以神取胜之作: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⑾石曼卿有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句,苏轼以为皮相,故言“诗老不知梅格在” 。苏轼在这首词中,不仅自出新意,以传神之笔写出了红梅独特的“风流标格”,而且生动地展示了作者高洁不阿的品格 。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其所以“偶作小红桃杏色”,是因为“自怜冰脸不时宜” 。尽管如此,她那种不随时物的“闲雅”之态,“孤瘦雪霜姿”的本质,却绝不可变 。这才是真正的“梅格”!也正是“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轼那种不随波逐流、坚持高风亮节的“人格”的自我写照 。刘熙载慧眼独具地指出:“‘雪霜姿’,‘风流标格’,学坡词者,便可从此领取 。”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