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用古典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三 )


例段: 《孔雀东南飞》新传(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 。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 。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 。是因为看中他山一般的朴实沉稳吧!
【温馨点拨】:
故事新编很新颖 。一个熟悉的故事突然有了新的传说,当然能勾起心中的好奇 。故事新编就是这样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此文段借助古诗《孔雀东南飞》别出心裁,大胆设计,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突出“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一文章主旨 。这样的“故事新编”,给人新奇的创造感 。新编故事只要抓住主题、围绕主题,尊重原作也罢,推翻原作也罢,都可以 。
(四)
民俗底蕴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民俗文化特征,将生活中的文化传统精炼地表现出来,使文章富有较强的民俗文化气息 。
例段:人情与季节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 。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 。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 。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温馨点拨】:
民俗是文化的原生态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生动着的文化原生态 。
从生活习惯到节日婚嫁,从口头交流到行站坐卧,明明白白的生活场景,象历史的插图一样清晰 。
对传统节日的情感疏远是一个民族对节日文化的短视认知造成的,韩国抢注中秋节,应该是对中国人淡漠传统资源的警示 。本段通过人们对端午的淡忘,表达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
我们仅从简单的时间刻度上,就读到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丰富灿烂 。
民俗就是这样直接 。
(五)
文言底蕴指用文言文进行写作 。
儒 兵 辩 (香港特别行政区2003高考满分作文)
儒者,为人之道也 。《礼记》曰“礼”,《大学》曰“德”,曰“善”,《孟子》曰“仁” 。兵者,战伐之术也 。《兵法》云“将”,“卒”,“攻”,“军”,司马法曰“杀” 。然儒者未尝不论兵也,《论语》载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之信矣”;《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且兵者亦尝论儒之道也,《六韬》曰“仁之所在,天下归之” 。然此二者见事异哉?同哉?吾试辩之 。
【温馨点拨】:
语言是酒杯 。如果文章的主题是酒的话,那么语言就是酒杯 。语言是载具,盛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琼浆 。文言文是古典的酒杯,精致、浪漫、古色古香,是用时间和艺术的机床深加工的名牌酒具 。走进文言文,就象走进一首庄严的交响曲,心突然就变得细腻而深刻 。
本文段对儒道、兵事进行辨述,开篇就提出儒道、兵道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引出“试辩之”的写作目的!全文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底蕴,开阔的气势,纵横的议论,让人击节称赞 。得满分理所当然 。同学们也为自己铸一个古典的酒杯吧,文章会因此而美丽 。当然文化作文的表现形式很多时候不是单纯的一种形式,而是两类或多类交叉并存 。
第二讲 文化作文的写作积累(上)
一、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作文首先要有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话题,要体现文化精神与文化品位 。看炊烟,感觉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看黄昏,从文化的视角去欣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 。
看雨,会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清明纷雨,巴山夜雨;想到楼台烟雨,天街酥雨;杜甫的春夜喜雨,易安的黄昏细雨;于是就会写出:
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夜阑卧听风吹雨,僧志南杖藜(lí)桥东观杏花雨;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