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用古典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四 )
于是会写出:王勃在滕王阁上看“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美丽,苏轼在望湖楼醉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旋律,李攀龙在广阳山道中赏“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的壮景 。
于是会感受到古典的雨象飘飘落落的花瓣芳菲着时空,芳菲着写作的生命 。
在文化人眼里,一切都是美丽的过程,美丽的绽放,美丽的积淀 。
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需要不断增强个人的文化素质,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文化眼光 。
二、文化素材的积累
文化作文更多的是通过与历史文化的沟通来体认和表述个人对世界对生命的看法 。它的“载体”是传统文化,因此了解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是写作文化作文必须掌握的的知识和技能 。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了解文化长河的发源、走向、成长、辉煌与曲折、断裂;如何了解文化波涛中动人的浪花,美丽的细节,用它们阳光般灿烂的语言作为考场作文或文学创作的优秀文化基因,用它们的光芒照亮读者的眼睛 。
这是同学们实实在在必走的路 。
传统是“某一地域的人群”的“精神主宰”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文化的总汇 。更实际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道释儒三教为中心的十多种文化” 。
它们现在仍起着很大影响 。比如道家、法家等百家思想;比如传统医学、传统戏剧、巫术等民间文化;比如书法、山水画等传统艺术;比如诗词歌赋小说等传统文学;比如以儒家仁义为核心的主流文化;甚至,起源于外域的佛教本土化后为核心的宗教文化;比如以民族或地域为特征的住宅、服饰、节日等组成的民俗文化;比如以权利集中,皇权至上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以及伦理文化、饮食文化、殡葬(bìn zànɡ)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风水文化、养生文化等等 。
文化作文的写作不要求我们啃故纸堆,不要求面面俱到 。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了解就行,重点是在诗词歌赋小说等传统文学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细节方面 。
这才是文化作文写作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载体 。
现在我们就有所选择地到传统文化的园地去看看,采几朵诗词名句;或泅泳文化的河床,打捞几片失落的历史细节,看看它们是如何鲜活地生动我们的眼睛 。
我们先了解传统文化符号,看看自然界那些花草树木,日月风云有着怎样的文化指向,我们该用怎样的钥匙去开启传统文学的大门 。
1、事物的文化意象
【温馨点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学中许多物象,如柳、菊花、莲、夕阳、燕子、月亮等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意象,其传达出来的意义具有象征性,它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约定俗成的文化喻指 。掌握这些物象的文化指向,学会利用它们来分析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就掌握了开启传统文学大门的钥匙 。
意象是中国文化的基因 。我们来看看“柳”的意象分析,领略传统文化的特点 。
柳
【文化指向】:依依惜别之情 。
【解说】: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
当然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 。
一种事物的文化指向是该事物的主要寓意,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意象 。古人除折柳送别,还以柳喻人,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对女子容颜娇美形容的绝句;而宋代诗人张先的“细柳诸好处,人人道柳身”则把视线由脸向下移转到了曼妙的身材上 。所以,世人常以“柳叶眉”、“柳腰身”、“杨柳腰”来比喻女人们的千姿百媚 。
【相关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抒写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
-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读后感摘抄
- 电视柜|电视柜如何选择尺寸
- 德祐的门店复制模式——如何快速培养人才? 薄荷曼哥
- 如何看出一个女生慢慢不喜欢你了
- 中介|中介如何知道你跳单了
- 如何阅读德里达读后感精选
- 如何阅读福柯的读后感大全
- 猫|如何布置猫的房间
- 专注力:如何高效做事读后感精选
- 如何阅读克尔凯郭尔的读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