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矣乃是什么意思( 五 )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
谱本:现存《胡笳十八拍》曲谱最早见千清初的《澄鉴堂琴谱》 。经过几代人的加工发展,此曲的音乐部分已经脱离了诗句的约束,更充分地发挥了器乐曲的表现性能 。《五知斋琴谱》刊载了它的蜀派曲谱,同时又刊出了吴派歌词-即《胡笳十八拍》原诗,表明词、曲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 。这一曲谱记谱比较精细,又有不少旁注,最为琴家所乐用,目前演奏的就是根据这一版本 。
曲情:这是一首根据同名抒情长诗而谱写的琴曲 。《胡笳十八拍》一诗,初见于南宋朱熹(公元1130一1200)所编的《楚辞后语》,是继蔡琰的《悲愤诗》、刘商的《胡笳曲》以及王安石等人诗作之后,同一题材的又一诗作 。诗文深刻而感人,抒写了蔡琰思念故乡和惜别稚子的思想感情 。诗中多次出现:"弦欲绝"、"欲罢弹"、"弦急调悲"等语句,因而可以认为是专门为琴歌而写 。
乐曲是否和诗词同时创作出来的,目前还无从证实 。但从形式到内容,两者的关系都是很密切的 。同一题材的琴曲始自唐代,即前文介绍过的《大胡笳》和《小胡笳》,南唐蔡翼创作过《小胡笳十九拍》,北宋琴曲曲目中出现了《别胡儿》、《忆胡儿》,北宋的吴良辅也曾谱写过王安石的胡笳诗,但直到南宋才首次看到有关琴曲《胡笳十八拍》的记载 。流传至今的《胡笳十八拍》,应属后者 。
宋朝当局面对北方来的侵略势力,一再屈辱退让,爱国人士对此无不痛心疾首,悲愤填膺 。陆游、辛弃疾的诗词,突出地代表了这样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 。爱国的文人们还利用传统题材,抒发他们的感慨 。王安石、李元白、李纲等人据蔡琰的《悲愤诗》所拟写的《胡笳十八拍》,就是在这种历史情况下的产物 。李纲在他拟作的《胡笳》诗序中就明确指出:"靖康之事,可为万世悲 。暇日效其体集句,聊以写无穷之哀云" 。靖康(公元1126)之后,丧失了北方大片国土,从此开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 。李纲仿效蔡琰诗体,正是为了写出现实生活中"无穷之哀" 。
南宋灭亡后,汪元亮随"三宫"北去,在狱中为文天祥弹奏《胡笳十八拍》,也是抒发亡国之恨与"无穷之哀" 。《胡笳十八拍》哀切悲愤的曲调,一时引起许多爱国臣民强烈的共鸣 。有的说:"怊怅悲愤,思怨昵昵,多少情,尽寄《胡笳十八拍》 。"有的说:"拍拍《胡笳》中音节,燕山孤垒心石铁 。"有的则联系其重返故国的迫切心情,写道:"蔡琰思归臂欲飞,援琴奏曲不胜悲"(均见《琴书大全》) 。可见,乐曲在这一时期出现并流传开来,决非偶然,是有其深刻的政治社会原因的 。
《胡笳十八拍》歌中唱道:"干戈日寻兮道路后,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通过描述汉末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来控诉宋末人民背井离乡,饱受蹂躏的同样遭遇 。"干戈日寻"是统治阶级间争权夺利所造成,各族人民之间,本来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表达了各族人民要求团结、反对分裂、要求友好、反对征战的共同心愿 。人们对残酷的现实提出了尖锐的质问:问天有没有眼睛?问神有没有"灵"?这实际上是对统治者提出的强烈抗议;质问"疆场征战何时歇?"这种怨气"浩于长空","不容"于"六合" 。
《大胡笳》:唐代的著名琴家董庭兰、薛易简都擅弹此曲 。当时与《小胡笳》并称《胡笳两本》 。初唐琴坛流行的祝家声、沈家声,就以这两曲著称 。董庭兰继承了两家的传统,整理了传谱 。该曲现存于《神奇秘谱》中,共十八段 。
《小胡笳》:唐代著名琴曲,与《大胡笳》并称《胡笳两本》 。《神奇秘谱》将它编入《太古神品》 。它的谱式更多地保留了早期琴曲的面貌,与《广陵散》章法非常接近,对了解古代琴曲作品提供了难得的实例 。
8.阳关三叠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 。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 。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 。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 。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 。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 。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 。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