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天铁路|宝天铁路的修建历史( 三 )


为了宝天铁路 , 这对冤家又吵上了 。凌鸿勋坚持质量 , 预算居高不下 。据1941年初步计划 , 宝天路预计两年内完工 , 预算高达法币3亿元 。“即隧道一项 , 每公尺需五千元 , 计全部二万一千公尺 , 需一亿元 。平地工程 , 每公里需一百二十九万元 , 即需一亿九千万元 。”而1941年的全国铁路工程经费 , 却只有3.36亿余元 。曾养甫很感棘手 , “屡次要宝天铁路降低标准 , 尽量爬高坡、用便道、用便桥、筑陡岸、减少车站 , 省工省款 。”但全被凌局长顶回去 。
吵了三个月 , 曾部长索性喊停 。1943年3月16日 , 交通部以工款不足为由 , 要求停建宝天铁路 。行政院院会通过提案 , 下令停工 。半个月之后 , 兼任行政院院长的蒋介石却亲自推翻院会决议 , 手令复工 , 交通界一片哗然 。
原来 , 这次开会时 , 蒋介石在贵阳巡视 , 并不知道宝天铁路停工 。半个月后 , 蒋介石回重庆 , “听说有此决议案 , 大不以为然 , 立刻打电话给曾部长 , 说赶筑宝天铁路是国策 , 不能停止 , 于是半个月内之间 , 政府的命令变更了一百八十度” 。
蒋介石不理睬交通专家意见 , 是因为他考虑的并不是资金 , 而是“抗战建国” 。
抗战是非常花钱的 , 各种建设理应停止 , 将资源集中用于战争 , 但大型建设能在战争黑暗年代展现胜利自信 , 激起民众的希望感 。1938年4月1日 , 当局宣示“抗战建国”政策 , 抗战期间的建设事业不停顿 。第一个“抗战建国”的标兵工程是滇缅公路 , 一张“二十四道拐”的壮观宣传照 , 有效振作起海内外同胞的希望 。东南亚沦陷后 , 当局将注意力转到西北 , “开发大西北”的口号响彻云霄 。此时 , 肩负经营大西北重任的宝天铁路 , 成了“抗战建国”的第二代“希望工程” 。
“作为战时计划 , ‘抗战建国’造成通货膨胀的恶化 。因为现金被花费到原本可以 , 并且应该被延迟的项目 。”财政部的美国顾问杨格(Arthur N. Young)对“抗战建国”政策的批评非常公允 。在物资紧缺的战争年代进行大型工程 , 必然激发通货膨胀 , 成为财务的无底洞 。一如杨格的预言 , 宝天铁路陷入通货膨胀的财务僵局 。
回收废品铺成铁路宝天铁路的第一难关是材料 。洋料来源中断,只能自己想办法 。
筑路工程首先是开隧道 , “开凿石方在平时必须靠精良的钻山机 , 和剧烈的爆炸药” , 但战时买不到德国钻头与TNT , “没有机器 , 只可用双手来代替 , 没有炸药 , 只能用土药来应付” 。
炸出坑道 , 要以水泥构筑隧道、桥涵与路百思特网基 , 但“工地千里内 , 无一洋灰厂 , 则就近设厂自制一种所谓代用水泥” 。只是代用水泥质量不佳 , 工程质量大打折扣 。于宝天工程局任职的马永惕回忆道 , 200余米长的伯阳段隧道 , 居然“纯用青砖砌成” 。全线路基无法打夯 , “虚填等待自然沉落 , 一般要两三年后 , 路基才能坚实” 。
下个难题是枕木与铁轨 。工程局买林地自行蒸制枕木 。秦岭少见松树 , 以杂木凑和 , 总算能源源供应 , 钢轨却完全依靠废品回收 。大后方规模最大的大渡口钢铁厂 , 只能小量轧制轻便铁路使用的8公斤轻轨 , 无法自制中型钢轨 。凌鸿勋只好搜集沦陷区钢轨 , 他追忆细节:“新钢轨是没有希望买到的 。除了拆下几个陇海铁路车站的多余岔道外 , 大半还是靠人到河南省前线的乡间 , 把从前撤退时所拆下的轨条 , 经埋在地下或由沿线老百姓暂为收藏的 , 一根一根发掘出来或收买下来 , 用人工搬到最近的铁路车站 , 再装车西运 。至于配件 , 则大部分还是靠自己装配 。”
十余万根枕木、1.6万吨钢轨 , 由小毛驴一根一根驮到工地 。来自废品回收的钢轨 , “轻重长短不一 , 配件不齐” 。凌鸿勋只能牺牲平地路段 , 紧抓曲线、桥梁与隧道等重要路段的钢轨质量 , 力求“类型规格一致 , 锻造异形鱼尾钣互相连接 , 保持轨面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