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一个相信读书会有出息的人 一生受尽荣辱 是开国重臣 也是华夏文化的振兴者( 三 )
明初的重要文献,如《大明日历》《皇明宝训》《大明律》《洪武圣政记》等,也均出自宋濂之手,从这个侧面也看出朱元璋对他的重用 。《翰林院承旨诰文》中说:文者翰林院尚未有首臣 。朕于群儒中选,皆非真儒人,各虚名而已 。独宋濂一人侍朕左右,十有九年,虽才不兼文武,博通经史,文理幽深,可以黼黻肇造之规,宜堪承旨 。
常伴君王两侧,宋濂有着自己的处事法则,十分谨慎检点,有所陈说,毫不文饰隐蔽,坦诚而透明 。《玉堂丛语·卷五》中有记载:宋景濂性慎密,禁中问对语,绝不以告人 。郑晓在《皇明名臣记》也有说:上喜公善谏,公深密不泄禁中语,有奏,辄焚稿 。尝书‘温树’二字室中,或问朝廷事,指二字不对 。
对于这样规规矩矩的幕僚,朱元璋是很满意的,当着朝廷众臣赞誉宋濂:古之人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 。若宋景濂者,事朕十有九年,而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宠辱不惊,始终无异 。其诚所谓君子乎?匪止君子,抑可谓之贤矣 。
可以说宋濂得到了朱元璋莫大的肯定,以至于一家三代均在朝为官颇受重用,“祖孙父子,共官内庭,众以为荣 。”宋濂有感皇恩,时常告诫子孙要“诚敬忠勤”:上德犹天地也,将何以为报?独有诚敬忠勤,略可自效万一耳 。伴君如伴虎,纵然收到极高的恩宠,宋濂自始至终都谨小慎微,曾几番提出要辞职还乡 。
明洪武十年,宋濂六十八岁,朱元璋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赐给他了一种名为“绮”的绫罗绸缎,并说:“藏此绮,俟三十二年后作百岁衣也 。”言外之意,则是希望宋濂长命百岁,君臣之间,如此说来这是何等的恩宠 。可没有人能料到,就算恩宠如斯,宋濂却还是没能躲过君臣之祸 。
休而归乡,老而罹祸
退休之后,他愈加谨言慎行,布衣蔬食,如同贫士一般,埋首读书著述,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林下之风,后来,王袆在《宋太史传》中对宋濂有描述:景濂状貌丰厚,美须髯......性疏旷,不喜事检束,宾客不至,则累日不整冠帻 。或携友生徜徉梅花间,索笑竟日;或独卧长林下,看晴雪堕松顶,云出没岩扉间,悠然以自乐 。
同乡弟子郑楷在《宋公濂行状》亦写道:先生惟刻意为学,自少至老,未尝一时去书不观 。及致政归青萝山,辟一室曰‘静轩’,终日闭户纂述,人不见其面 。戒子孙毋至城市……或谈及时事,辄引去不与语 。他自以为俯仰无愧,闭门读书,不问时事,当然是想避开是非,然而儿孙尚身处官场,想远离政治,但政治却并没有放过他 。
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牵扯到了胡惟庸案,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胡党之狱,宋氏一家全部被捕入狱,而后宋慎被杀,宋濂也被定为死罪 。受到宋濂多年教育,对师父尊崇备至的太子朱标,得到消息,大惊失色,流着眼泪向父皇求情,甚至以自杀相逼,加之马皇后也为之说情,朱元璋虽刚愎自用,却也惧内,迫不得已赦免了宋濂的死罪,将宋濂全家流放到茂州 。虽说为开国前臣,流放之途却未得到丝毫礼待,宋濂作为罪犯在兵丁押解下长途跋涉,不论行路还是坐下歇脚,都不能打开枷锁,对于一个年逾七旬的老臣来说,这是何等的耻辱!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宋濂便在夔州一命呜呼 。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奶粉|合格奶粉排行榜,合格奶粉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 结婚|结婚三金要一个系列吗
-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清空、清零、清静
- 结婚|结婚三金是买一个还是一对
- 只专注于那一个小格●温暖的阳光
- 速比克|速比克咖啡靠谱吗
- 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管理好自己
- 这样的幸福
- 好情绪,就是好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