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有什么?( 五 )


此诗为作者的和诗 。
苏轼在1064年间或之前写的诗词有哪些景祐三年(1036年)丙子 一岁 公历1036年12月19日,卯时,生于眉山县(属成都府路之眉州)纱縠行 。
此年父苏洵二十八岁,母程氏二十七岁 。
范仲淹四十八岁,梅尧臣三十五岁,欧阳修三十岁,司马光十八岁,曾巩十八岁,王安石十六岁,程颢五岁,程颐四岁 。
范仲淹因反对宰相吕夷简,贬知饶州,欧阳修亦坐贬夷陵 。
宝元元年(1038年)戊寅 三岁 苏轼兄景先卒 。
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 。
宝元二年(1039年)己卯 四岁 弟苏辙生于二月二十日 。
庆历三年(1043年)癸未 八岁 始入乡校,从道士张易简读书,闻欧阳修等名 。
此年范仲淹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 。
庆历五年(1045年)乙酉 十岁 苏洵东游京师,拟应次年的“茂才异等”科考试 。
苏轼从母程夫人读书,“奋厉有当世志” 。
此年因苏舜钦进奏院事件,范仲淹等离朝出任地方官,“庆历新政”中断 。
黄庭坚生 。
庆历七年(1047年)丁亥 十二岁 苏洵因制科落第,南游庐山等地 。
五月苏轼祖父苏序卒,苏洵闻讯返家,自此居丧读书,并教养二子 。
皇祐元年(1049)己丑 十四岁 苏洵作《名二子说》,名轼及弟辙 。
是岁,秦观生 。
皇祐四年(1052年)壬辰 十七岁 三姊受其舅程濬、姑宋氏、夫之才(正辅)之虐,卒 。
苏、程结怨 。
范仲淹卒 。
皇祐五年(1053)癸巳 十八岁 至是岁,日益壮大,好读史、论史,章亦好道 。
晁补之、陈师道生 。
至和元年(1054年)甲午 十九岁 娶妻王弗 。
张方平镇蜀,访知苏洵之名 。
是岁,张耒生 。
至和二年(1055年)乙未 二十岁 以诸生谒张方平于成都,张一见待以国士 。
嘉祐元年(1056年)丙申 二十一岁 张方平致书欧阳修推荐苏洵,苏轼、苏辙随父进京.兄弟俱获开封府解,拟应次年的进士试 。
苏洵上《书》欧阳修,并上所作《洪范论》、《史论》,修大称赏之 。
时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荐苏洵于朝,洵文名大盛 。
嘉祐二年(1057年)丁酉 二十二岁 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 。
应省试,所撰《刑赏忠厚之至论》无所藻饰,一反险怪奇涩的“太学体” 。
梅尧臣得之以荐,欧阳修喜置第二 。
省试时并作杂策五首、诗一首 。
母程氏卒于家,父子三人回蜀治丧 。
嘉祐四年(1059年)己亥 二十四岁 母丧服除,十月与父、弟携眷赴京,沿岷江、长江东下,岁末至江陵,将三人一路唱和诗歌编成《南行前集》,苏轼作序 。
嘉祐五年(1060年)庚子 二十五岁 回朝,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 。
苏洵试秘书省校书郎 。
梅尧臣卒 。
嘉祐六年(1061年)辛丑 二十六岁 与弟苏辙同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策,苏轼入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十二月赴任,苏辙送至郑州西门 。
苏洵授霸州文安县主簿,在京编撰礼书;苏辙制策入四等,除商州军事推官,知制诰王安石封还诏命,辙遂辞官不赴,居家侍父 。
《石林燕语》卷二云:“故事,制科分五等,上二等皆虚,惟以下三等取人,然中选者亦皆第四等 。
” 嘉祐八年(1063年)癸卯 二十八岁 三月仁宗皇帝崩,英宗即位 。
苏轼在凤翔任 。
时陈希亮知凤翔府,其始,轼与希亮不甚叶,作《客位假寐》诗 。
秋,考试永兴军 。
王安石丧母,苏洵不赴吊,作《辨奸论》刺之 。
苏轼兄弟有“嘻其甚矣”之谏 。
苏轼在狱中的断头诗是什么? 相关诗词是《狱中寄子由二首》 。
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
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
《狱中寄子由二首》是宋代苏轼在狱中写给弟弟苏辙嘱托后事的两首诗,强烈地表达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之情,其中序篇的“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便是名句 。
这两首诗是苏轼在狱中“绝命诗”,出自肺腑,无暇雕琢,而自有感人的力量 。
苏轼反对新法,这是他认识上的局限 。
但执政者对持不同意见的人大兴文字狱,这即使在当时,也被一般人视为不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