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读书笔记写法怎么样?( 七 )


我们整天把教育挂在嘴上 , 那什么是教育呢 , 书中做了明确的回答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 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 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 它的社会职能 , 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 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
整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美育这一章节 。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 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 。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 , 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 。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
所谓狭义美育 , 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 。
所谓广义美育 , 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 。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 , 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 。梁启超先生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 , 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重要者 , 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 , 恐怕便活得不自在 , 甚至活不成 。”“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 。趣味丧掉 , 生活便成了无意义 。”人生趣味与境界的追求与会听曲子、会作诗或会一套美学理论、拥有自己的审美观等显然都不是一回事 。称之为实质教育的原因就在这里 。
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 。这样 , 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 , 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
定义的变化意味着美育概念本质的拓展 , 从而也意味着美育功能认识的拓展 。
美育的直接功能可用两个字表示即“育美” 。我国学者认为:“美育的任务可以概括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 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直接功能(审美观以及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等)与美育概念的狭义或形式美育相关 。
美育的间接功能是一种附带功能 , 或者说是一种潜在功能 , 是为其他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的作用 , 具体讲 , 就是美育的育德、促智、健体功能等 。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初就说过:“美育者 , 与智育相辅而行 , 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