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怎么写?( 七 )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 。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
1.指名读 。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 。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

语文主题学习《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怎么写?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
【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一、预习自测
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鲜腴( ) 篱笆( ) 鸡;( )
缅桂花( )绿釉( )密匝匝( )
黄焖鸡( )扳尖( )炽红( )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
(1)鲜腴:
(2)孟夏:
(3)方比:
(4)扳尖:
(5)密匝匝: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的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 。
4.背景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10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