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作文如何写?( 三 )
二、组织目标明确的作文训练 经验表明,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是这样 。他们从不会写字(即写作能力等于零),到学会作文(即能写文理通顺的文章),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的第
一、第二问题,即通过文字书写训练,培养文字书写能力 。通过积词炼句训练,培养运用语言能力 。我们强调以语言训练为重点,加强文化的积累和运用 。
1、“语言为支撑,文化来提升” 。这应该是中学生作文创新的基本规范 。对于中小学作文教学来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没有这一条,其它几种能力都无从说起 。正如小孩子学说话,接触到的词汇、语句首先要能运用才是第一追求 。这对小孩子来说,就是创新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含量的多少,反映着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程度 。文章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的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最能体现文章的特色,体现作者的个性,因而,文章中应尽可能多的增加文化内涵 。具体说,文章中应多有几个“一”,即,一句名言(或格言、警句),一则故事(或寓言、童话),一个实验(或科技规范),一组对比,一处修辞(如比喻、排比、析字、仿词、仿句等),一段语言艺术品(如对联、词曲文妙句、现代歌词等) 。当然,在行文过程中,这些“一”并非只能用一次,只要用得好,每一项都可多次运用或交错运用 。这决不是引导学生走入“卖学问”或“掉书袋”的泥潭 。朱光潜先生反对的是文学创作中的“套板反应” 。中学生写作以学习和运用语言为宗旨,“化用”、“巧用”是基本的创新 。这几个“一”的文化内涵是相当丰富的 。例如:“仿词”往往以反义联想为基础,使两种事物相互映衬,常能深刻有力地突出事物的本质,并富于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诗文等为自己的说理、记叙、描写服务,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或者在驳论中引进对方的言论加以批驳 。对偶形式对称,节奏鲜明,章节和谐,前后词语互相映衬,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排比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 。比喻,能使所表达的事物更鲜明、生动、具体,帮助人深入理解,也使议论形象化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过程中形成的,其中许多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成语言简意赅,形式整齐,可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于感染力和韵律美 。名言警句出自名人名家或摘自书籍诗文的富有深刻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语句 。能给人以生活的启迪、处世的训诫和言行的劝告 。格言凝练,深刻,多从下面总结经验,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深受求知者喜爱 。对联(偶句),由骈文和律诗的写法演化而来的,它讲究对仗工整、意思相应,它是能公之于众的具有极强概括力、极丰富内涵的艺术品 。它们的作用是:反映时代风貌、宣传正气、抨击黑暗、讴歌进步、抑恶扬善、催人奋进、启迪智慧、娱悦身心 。这里还要谈谈与“创新作文”有紧密关联的“新概念作文” 。“新概念作文”是以创新为宗旨的,其中的文章绝大部分仍遵循“语言为支撑,文化来提升”的原则,与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相符的 。手法不拘一格,语言表达求新是其共性 。与这些作文相伴而来的“思想”,有些较为成熟,有些显出别样,有些敢闯“禁区” 。或许正是这些东西,获得了学生的好感,得到认同,尤其是“韩寒现象”的出现,似乎让想走捷径的学生找到了榜样 。要知道,“韩寒”是以牺牲其他专业素养来形成“反叛”的,他走的“参赛获奖入大学”的捷径,仍是在应试教育范畴内的努力 。对于大多数想在应试中有所作为的同学来说,各学科要平衡发展,就难以走“韩寒捷径” 。应试作文的评判,仍是以“规范的语言表达”为原则的,那种生活漫笔式的作文,一定要有“文化来提升”,要有一定的规范性 。否则,你的“个性”倒是有了,文章质量却不高 。“戴着镣铐跳舞”或许仍然是应试作文创新的形象表述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的第
- 纸尿裤|有哪些好用的透气纸尿裤,透气纸尿裤排行榜
- 小小角落,大大用途
- 《创新者的窘境(珍藏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 清明节|2022清明节是农历初几
- 孔子与论语读后感100字
- 论持久战经典读后感有感
- 增长的悖论读后感锦集
- 《王志纲论战略》读后感摘抄
- 邓论|邓伦十大电视剧排行榜,邓论好看的电视剧排名前十
- 《艺术史导论》的读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