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朱淑真 历朝名媛诗词 陆昶 闺阁中人_( 三 )


如此才情卓著,为她的“动人”凭添了优雅智性的神韵 。
然而,才、貌并不是宝钗的最动人之出,曹雪芹要表现的,是这位“品格端方”女子的“人情练达”之动人 。
在这方面,率性而叛逆的黛玉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
古语云:“事上谄者,临下必骄”,而宝钗竟可以两全,以至贾府上下,无有不说她好的 。
连深爱黛玉的作者也忍不住赠了黛玉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
”黛玉放纵着闺阁知识分子特有的感情,写诗作画,沉溺情感,一任自然的纾放着她的性灵 。
而宝钗则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夫有治国才,妻有停机德 。
这也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最高人生理想 。
宝钗的所有人情练达都因这个最终理想而带了明显的功利色彩,将纯情少女本该有的朝气和灵性完全掩盖了 。
但在统治者眼里,宝钗的品行却是最合心意也是最动人的 。
二、宝钗的无情 《红楼梦》中,黛玉是最为感性的人物,她游离于世俗之外,只管诗意的活着 。
而宝钗却是最理性的人物,她是现实的活着,努力于“做人”而非“做诗” 。
理性的冷静不仅使宝钗在活色生香的大观园兀显了“品格端方”的大家仪态,也给她笼上了“无情”的色彩 。
宝钗的无情首先表现在对待自己的情感上 。
在第三十四回,她去探望受笞的宝玉,情切之下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了,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得急了,不觉就红了脸 。
这处描写是最传神的 。
宝钗毕竟是个怀春少女,但她所接受的教育和行事哲学使她不得不将自然的情感欲望深深地隐藏起来 。
而潜意识中的至情所在,却不是森严的礼教和严苛的自律能抵制的了得,所以在某些场合,宝钗的真情就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
当然这种“失态”会很快被她根深蒂固的理性发觉并制止 。
她惯于“装愚守拙”,“一问摇头三不知,事不关己不开口”,宁可泯灭自然天性,生生将自己变成一个随时俯仰,随俗媚俗的“木美人” 。
这般毁心弃性,丧失自我,已不是一句“无情”所能负载 。
它既是她个人人格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整个人性的悲哀 。
在...
描写人去楼空的宋词凤凰台上忆吹箫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类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注释】 ①金猊:涂金的狮形香炉 。
②宝奁:贵重的镜匣 。
③武陵:地名 。
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
④凝眸:注视 。
【评解】 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 。
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 。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 。
人去难 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 。
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 。
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 。
具有感人 的艺术魅力 。
【集评】 张祖望《古今词论引》:“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痴语也 。
如巧匠 运斤,毫无痕迹 。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 鸣之奏 。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懒说出妙 。
瘦为甚的?千万遍痛甚?又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至文也 。
杨慎《词品》:“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 。
起三句,言朝起之懒 。
“任宝奁” 句,言朝起之迟 。
“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 。
“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 。
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
换头,叹人去难留 。
“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 。
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
-------------------------------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