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的由来,请问"泰山石敢当"的由来?( 三 )


灵石崇拜是一种十分原始且流行广泛的宗教习俗,它形成于史前社会,阶级社会有其习俗延续 。灵石崇拜与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祈育及避邪厌殃等都有一定渊源关系 。这里我们仅就与“石敢当”有一定的关系的,具有避邪厌殃作用的灵石崇拜作一番探讨 。“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宗教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 。某些岩石所具有的奇特形状、颜色或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 , 都可能被古人赋予灵性 。台湾当地土人称神石为“石头公”,把它看作是保幸福、避妖邪的对象 。我国羌族地区,流行有白石崇拜 。关于白石崇拜的由来,羌人的传说 :古人羌人和戈鸡人战争  , 不能取胜 。当时有神梦中指示羌人,要用白石作武器,才能战胜戈鸡人 。羌人如言而行 ,  果然得胜 。但不知此人的形象如何 , 便以白石代替以供奉之 。非洲尼日利亚农村给神石供奉食物以求治病 。新几内亚有一种神石,土人认为石里附有精灵 , 流通影响他物,如放在园圃内 , 即能增加收获 。以上所引均为民俗学资料,就考古学资料来看,也不乏例证 , 甘肃永靖秦家齐家文化墓地,有不少墓随葬石块,石块有大有小,多呈白色 , 石块放在死者头部可或身体两侧,有的则围绕在死者一圈 。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葬式,大都有石块随葬 , 少者五 , 六块,多的达105块 。广西南宁地区的史前墓葬,如西津和长塘的不少墓中,流行着用一 、二块未经加工的片石随葬,石块多放于死者头部, 有的墓则在人骨周围用石子圈起 。1945年春,夏鼐先生在甘肃临洮寺洼发掘两座墓葬,都有大块砾石随葬 。另外云南元谋大墩子遗址的部分史前墓葬,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的部分墓葬也有石块随葬 。值得指出的是,在史前墓葬中或在同一墓区中,随葬石块者总是少数 , 说明墓主人很可能是非正常死亡,墓葬中随葬的石块很可能是灵石,其目的是借助灵石来镇墓驱邪,防止死者变成厉鬼作 。下面我们再回到石敢当的探讨上来 。西汉史游的《急就章》有“ 石敢当” 之语,唐颜师古有注 。前已指出,颜氏注“石”为姓不妥 。石敢当的真正含义应当解释为“ 盖即石可当冲也 ” 。即灵石可以避邪厌殃抵当一切 。石敢当避邪厌殃之俗也可以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找到旁证:“河南汝阳彭氏墓路头立一石人,在石兽后 。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暑热行疲, 顿息石人下小暝,遗一片饵去,忽不自觉 。”此事被路人哄传, 说“ 石人能治病, 愈者来谢之” 。又说“头疼者摩石人头 , 腹痛者摩其腹 ”,“凡人病自愈者,因言得其福力”,故尊那墓前石翁为“贤士” 。显然这是人们把石人作为避邪治病象征的一例 。这里附带讲一下,泰山山顶碧霞祠院内两通碑 , 俗称御碑,至今有用硬币摩碑防病之俗 。摩碰御碑者口念道:“ 御碑摩,御碑碰,摩碰御碑不生病 。”此俗与上述应劭所记有相似之处,宋仁宗庆历年间,莆田县出土的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厌,百殃,官吏福, 百姓康 , 风教盛,礼乐昌 。”此石铭原埋于宅下,其镇宅之意不言而喻 。明清以后,用“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镇宅或镇巷陌桥道之要冲颇为盛 。《 通俗编》引《继古丛编 》云: “ 吴民庐舍,遇街衢直冲 , 必设石人或植片石,镌石敢当以镇之 。”袁枚的《随园随笔》亦载:“镌今俗为厌胜,树一石于庐所,曰‘石敢当’ 。“本世纪二十年代邓尔雅先生调查:“粤俗随地有泰山石敢当石刻 。大抵其地有鬼物为崇或堪舆家以为形势而弗利居民,借此当煞气耳 。以上所引的资料多属南方 ,其实北方亦然 。前文引清代王渔洋山人(即王世祯)语“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可证 。枣庄市底阁曾发现一块奇特的岩石 ,  呈红色,高1.1米,宽0.65米,厚0.35米,上刻有“镇宅煞鬼,隆庆二年立”字样 。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后的年号,隆庆二年即公元1568年 。肥城县张庙村亦有“泰山镇石宅”小石碣发现 。至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结论:有关石敢当之习俗,是古代灵石崇拜之遗俗,其作用,无论在何处,主要是避邪厌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