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起源介绍,冬至的简介 冬至的由来

1、冬至的简介 冬至的由来1、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 。因此值得庆贺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
2、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 , 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 , 百官绝事 , 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
3、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 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冬至起源介绍,冬至的简介 冬至的由来】

冬至起源介绍,冬至的简介 冬至的由来

文章插图
2、冬至的来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节的蕴含最为丰富,节俗最为众多,因此还有很多别名,也叫冬节、长至节、短至节、贺冬节,还有亚岁、肥冬、喜冬等称谓 。
今天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冬至节的九大节日习俗 。
一、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 , 冬至也是其中之一 。《中华全国风俗志》里,就有“冬至节,祭扫坟墓,亦名“鬼节””之说 。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 , 不可马虎,不可怠慢 。祭祀或者是在家庙,或者是在坟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
二、吃饺子
在我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 。吃饺子,又称吃“捏冻耳朵” , 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 。当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时 , 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 。他非常难过,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 。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