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情感分析说课教案( 二 )
例4: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 。
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
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 。
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 。
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
②惊残:惊醒 。
③故山:即家乡 。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解读】陆游的一生,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他生活在北宋灭亡之际,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从军抗金、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中年到过当时的国防前线,写下不少战斗性的诗篇 。
但一直受投降派的...
ZBKQ教案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定风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2课,这个单元主要是诗词 。
《定风波》是苏轼的代表作 。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 。
这首词及小序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
诗词借雨中之事表现了诗人的洒脱、旷达的胸襟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
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苏轼的洒脱、旷达的个性,体会他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
二、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所面对的是高二下学期的学生,鉴赏诗词有一定的基础,高二的学生对于诗歌鉴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较难体会诗词中的人生哲理,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
三、 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指导为基础,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
据此设计如下两个目标:1、反复诵读,梳通文意 。
2、体会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表达的人生哲理 。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作者在诗歌中如何表现自己旷达的人生态度的 。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五、 教法学法:教法:1.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通过朗诵,以声传情,以声达意,带领学生较快地走近诗人,走进文本,感受诗情 。
2. 引导探究法:抓住关键字句,进行点拨,引导探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学法:1. 吟诵法2. 探究法3. 自主合作法六、 教学时数:1课时七、 教学设计:第一步:导入 通过温故苏轼其他诗歌,引出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
第二步:初读诗歌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
初步感知文本 。
第三步:分析上片,找出关键字词,体会作者旷达态度 。
第四步:分析下片,体会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人生态度 。
八、 教学反思:《定风波》 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二下学期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梳通文意 。
2、体会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表达的人生哲理 。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在诗歌中如何表现自己旷达的人生态度的 。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对于诗歌鉴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较难体会诗词中的人生哲理,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
教学课时:1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一、 教学导入师:同学们,提到苏轼,大家都想到了什么呢?我们知道,苏轼一生称得上是颠沛流离,在我们眼中,苏轼可以说是很可怜了 。
但是他却很乐观、旷达 。
似乎到哪儿都能找到好吃的,好玩的 。
贬到杭州,他说“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的时候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到了惠州,他又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我们刚学过他的《赤壁赋》,也表现出他非常达观的性格 。
那么,在他的词中,这种达观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定风波》,来进一步体会苏轼的旷达 。
板书:定风波 苏轼2二、提问,小组探究活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师: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刚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 。
那么这首词记录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从哪里找答案?明确:小序活动:一句一句分析,小序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
师:原来,这首词就记录了一件游玩中遇到下雨的事情 。
同行皆狼狈,苏轼独不觉,可见他确实非常乐观、旷达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绘本《重阳节》
- 为什么我不喜欢《情书》中男女主的情感
- 中年人的情感,都要经历三次放弃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研究格式怎么样?
- 考试后总结范文有没有?
- 职场礼仪的重要性分析怎么写?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