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情感分析说课教案( 五 )


2、从习作习惯方面来概括,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 。
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
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
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 。
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
3、从习作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四年级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 。
因此,本单元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
4、从习作技巧方面来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观察的重要,已经完成了作文起步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篇小文章 。
但是写作技巧尚不成熟,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生活细节的技巧等尚不熟练 。
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些小练笔活动 。
比如观察一次人物对话,写一个片段,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再如亲身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指导学生注意描述生活的细节等等 。
5、从习作评价的方面来观察,四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 。
对于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往往只是知道很好,但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
教学中应该抓住作文的亮点,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
使小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妙处,明白描写人物的方式方法 。
如何运用细读法分析诗歌? 推荐给你以下内容: 所谓“细读”,就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在阐明每首诗中各种因素的冲突和张力的基础上把握这首诗的有机统一 。
对诗歌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解释,可以从四个层面入手,即四层面分析法:声音层,语义层,意象层,象征层 。
由浅入深地深入文本,从而达到深入浅出,这是语文教学一种极高的境界 。
初中语文教学可以灵活地运用四层面分析法,达到这种境界 。
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可以这样解读这首诗: 1、声音层 。
诗歌,诗之所以和歌连在一起,是因为诗和歌一样,很讲究音韵美和节奏感 。
这首诗共四节,四节结构一样 。
每节的第二句都反复吟咏“乡愁是……”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感情上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一遍又一遍,环绕心头,挥之不去,这是诗采用复沓的手法产生的效果 。
全诗通韵:“ou”,我们发这个音的时候 。
气流是内收的,这是一种沉重的叹息声,而这一声叹息正好应了题目《乡愁》的“愁”,“愁”也是“ou”韵,而“愁”又贯穿全文,使人感到愁上加愁 。
诗人所要表达的乡愁渐渐笼罩了读者的心灵 。
这是从音、韵来分析的 。
从节奏来看,“小时侯”是一个节拍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五个节拍 。
“我在/这头”是两个节拍 。
整节诗的节奏是“一五二二”拍,其他三节也是这个节拍:短长短 。
这节奏犹如诗人不平静的心情,心跳长短不一 。
诗人的心情为何如此波澜起伏呢?那是因为对家乡苦苦的思念啊!诗歌的这一节奏正是诗人情感本身的自然流露 。
如此分析之后,再让学生来读这首诗,就能读出感情来了 。
2、语义层 。
即诗歌字面上的意义,词句语汇搭配的效果,从个别词来分析语义 。
全诗三次使用了“这头”“那头”,一个“里头”“外头” 。
从字面上看,“这头”“那头”距离很近,却是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这很近的距离却让人感到很遥远,诗人把这距离压缩了 。
人的一生很漫长的,而在诗人的笔下只是几字便可概括了——“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呀-现在”,这就是人生四季 。
诗人把漫长的一生也压缩了 。
压缩后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张力,距离越近而乡愁愈浓烈,乡愁充斥了诗人的一生 。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词正入反出 。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却承载着如此沉重的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