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情感分析说课教案( 三 )


那么词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苏轼的旷达呢?小组讨论一下,老师一会提问 。
明确:莫听,何妨,吟啸,徐行 。
轻,谁怕?任 。
(分别提问,赏析,15分钟)师:所以上片写的是: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
(板书)师:在雨中的苏轼是这样的,那么下片写了什么呢?明确:风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清 。
(板书)山头斜照却相迎 。
苏轼迎来了阳光和晴朗 。
有一种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感觉 。
师:老师觉得有句话很有意思: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怎样理解?明确:雨停了,一切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
本无风雨,何来晴朗?探究: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雨中的遭遇和面对下雨时的态度,实际上有没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明确:除了写下雨,还用雨来比喻作者在政治上的境遇,这时他正处于人生中的逆境,在雨中的洒脱旷达,实际上也就是在政治生活中的旷达 。
师:对了 。
苏轼一生政治不得志,颠沛流离,但即使这样,他也一直保持了乐观的态度 。
30三、总结师:抛开苏轼的政治生涯,这首词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呢?明确:写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
人生有顺境,有逆境,有荣辱,有福祸 。
风雨之后就会出现阳光 。
但是无论处于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用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面对它,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 。
只要坦然面对,一切都会过去 。
师:这让老师想起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实际上啊,我们的人生也只有两种天气,一个是晴天,一个是阴雨天 。
在晴天的时候,我们自然很快乐,在雨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苏轼,努力做到旷达、乐观呢?师:那么最后,让我们化身苏轼,仿佛置身于中,用乐观、旷达的态度再朗诵一下这首词吧!8四、课外拓展与作业背诵《定风波》1板书:定风波苏轼上片: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
下片:风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清 。
散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
说课稿 赠汪伦 说教师情况怎么写《赠汪伦》说课稿 ————周朋艳一 教材分析《赠汪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 。
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叙事抒情佳作 。
这首诗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写待发之际,诗人忽然听到岸边传来踏歌声,一个“忽”字,写出了李白心中的惊喜;后两句是抒情,诗人以水深喻情深,在诗人看来,桃花潭虽碧水幽深,却也比不上汪伦对他的情谊深!这首小诗,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
三 教学目标《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诗词的教学要求“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想、悟、诵、交流谈话等来达成教学目标 。
情感与态度: 懂得珍惜人间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
五 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学习伙伴 。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而古诗的教学,读是基础、悟是关键,以诗为本,重在悟情 。
由于本诗语言含蓄、凝练,而又极富情感,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的方法,并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
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以情促读,最终领会诗意,融入诗境 。
四 教学准备诗歌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 。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教学中使用 。
.六 教学过程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部分:导入古诗、了解古诗、读古诗、解诗意、品语言、悟诗情 。
一、导入古诗1.同学们,李白是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
他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就是其中的一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