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南渡前后诗词对比( 三 )


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
比喻的...
李清照的前后期词作有什么区别李清照是一个天生的词人 , 她的性格、她的整个生命 , 就象一首委婉动人的词 。
她生于北宋末年 , 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这些婉约词人之后 , 而被誉为“婉约正宗” 。
词是一种偏重于个人情感生活抒写的主观文学作品 。
一篇成功的词作 , 其重要因素是作者应该有真实的情感 , 真切的感受与自然的表现 。
李清照平生词作的风格 ,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 , 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 以靖康之难(钦宗靖康二年 , 1127)为分界线 , 这时候她44岁 , 开始流离逃亡的生活 , 承受深沉的国难家愁 , 多年收藏的古物典籍、碑帖字画 , 在战乱中散失 。
不久(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 46岁)丈夫赵明诚病逝 , 她怀着孤寂悲哀的心情 , 辗转漂泊 , 尝尽了流离之苦 , 不胜故国之思 , 加上疾病缠身 , 冤狱缠讼 , 以一个弱女子 , 承担了人生重重的苦难 , 遍尝到人世的种种辛酸 , 在历尽颠沛愁苦之中 , 她将深切的哀吟化为凄美的词章 , 留给后人永恒的追念 。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及特点:以清新 , 秀丽、婉转的格调抒写真挚情 。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 , 前期生活舒适 , 家庭幸福 , 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闲适之情、爱恋之情 , 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 。
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 , 词作以朴实无华 , 清丽灵秀的词句 , 写得清新活泼 , 极富有生活情趣 。
描绘出了她活泼的少女情怀 , 温馨的初恋生活 , 以欢乐为基调 。
如早年写的《如梦令》一词: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鸳 。
作者以白描的手法 , 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 , 姑娘们因为“沉醉忘路”而“误入藕花深处” , 这一误 , 却“误”出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沉寂的莲花池因为这一群误入者一下子沸腾起来 , 从姑娘们的惊呼声 , 划浆声和水鸟惊起拍翅声中 , 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词人那种从心中迸发出的 , 不可名状的欢快之情 。
在这首小词中 , 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 , 写得清新活泼 , 极富有生活情趣 。
似乎信手拈来 , 毫无雕啄 , 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归舟图 , 清秀淡雅 , 静中有动 ,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 令人神思飞扬 。
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 , 同时 , 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率真洒脱的少女 。
又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 ,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这是一首小令 , 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 , 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 , 花事凋零了 , 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 , 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
对此 , 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
“绿肥红瘦”一句 , 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 并反映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 , 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 其想象别致入微 , 用字清新灵活 , 尤其“绿肥红瘦”四字 , 意象优美 。
徽宗靖国元年(1101年) , 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 , 开始了人生旅途上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 。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 ,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 , 两人又是文学知己 , 情投意合 。
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 , 两家门当户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