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南渡前后诗词对比( 四 )


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 , 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
在不准自由恋爱 , 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 , 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 , 真是天赐良缘 。
甜美的爱情使得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文思泉涌 , 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 , 她在词作中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 , 表达了一个新婚女子特有的真挚缠绵的柔情 。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 买得一枝春欲放 。
泪染轻匀 , 犹带彤霞晓露痕 。
怕郎猜道 , 奴面不如花面好 。
云鬓斜簪 , 徒要教郎比并看 。
写她爱春爱美 , 用“春欲放”写含苞欲放的花 , 好像整个春天就在这朵花上 , 即将向人间开放 , 意象极为生动!这是一枝具有真实生命的花朵 , 它会随着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而开放 , 也会随着季节的转移而凋零 , 那红色晚霞般的花瓣上 , 点缀着露珠的痕迹 , 作者把它想象成伤春的人脸庞上残留的泪点 , 于是 , 花瓣与人面 , 泪点与露痕 , 已分辨不清彼此了 。
这是多么微妙的心理 , 是何等细腻的联想!下片人花相比 , 又生怕“郎”说她不美 , 最后 , 将那鲜花斜插在发簪 , 让“郎”比比 , 到底哪个更美?“怕郎猜道” , 用“怕”字 , 含有几许酸意 , 但却是酸中有甜 , 因而刻意修饰 , 好教郎君比比 , 是否人比花朵更娇美?这简直就是一串绝美的戏剧性镜头 。
作者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话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 , 反映了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 , 既是对丈夫的撒娇 , 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
又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销金兽 。
佳节又重阳 , 玉枕纱橱 , 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感情笃深 , 常投诗报词 。
一年重阳 , 李清照便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 , 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 , 表现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 , 思念丈夫...
李清照亲人离别诗词李清照《醉花阴》表现相思苦;《凤凰台上忆吹箫》表现离愁别恨;而《声声慢》紧扣悲秋之意 , 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诉衷情》、《小重山》、《行香子》、《点绛唇》表现对远游丈夫浓浓情思;《永遇乐》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 , 抒写离乱之后 , 愁苦寂寞的情怀;《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为伤春怀人之作;《行香子》(疑是易安作)表现了对亡夫的缅怀及自己孤凄的心境....
靖康之乱,宋室南渡在李清照生活和词风方面的影响李清照在南渡后的生活与词风的变化: 民族的屈辱 , 生灵的涂炭 , 个体的不幸 , 这一系列的变故使李清照的后期之词在思想与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往事的追忆 , 故都的怀念 , 身世之感 , 家国之恨 , 成了她后期的词的主旋律 , 所以在她的后期作品普遍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所见所闻所想:抗金愿望 , 乡都之念 , 身世之感 。
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 , 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 , 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 , 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 , 忘了除非醉” , 〔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 , 认取长安道” , 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
她更留恋以往的生活 , 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落日熔金 , 暮云合壁 , 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 吹梅笛怨 ,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 , 融和天气 , 次第岂无风雨 , 来相召 , 香车宝马 , 谢他酒朋诗侣 。
中州盛日 , 闺门多暇 , 记得偏重三五 。
铺翠冠儿 , 捻金雪柳 , 簇带争济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