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诗词的妙招( 三 )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 。
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 。
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 。
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 。
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 。
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诗人:柳宗元 朝代:唐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
【译文】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
【赏析】 写出晨读禅经的情景和感受,曲折地表达了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之情,如同苏轼所说:“寄至味于澹泊” 。
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 。
诗的内容是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 。
前半部写他到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 。
后半部写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但如何修养本性,却难以精熟 。
然而,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却流连玩赏 。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 诗人:柳宗元 朝代:唐 兽之穷,奔大麓 。
天厚黄德,狙犷服 。
甲之櫜弓,弭矢箙 。
皇旅靖,敌逾蹙 。
自亡其徒,匪予戮 。
屈赟猛,虔栗栗 。
縻以尺组,啖以秩 。
黎之阳,土茫茫 。
富兵戎,盈仓箱 。
乏者德,莫能享 。
驱豺兕,授我疆 。
没找到译文,抱歉~ 【赏析】 《兽之穷》仍颂高祖之厚德 。
曰“天厚黄德”,可使“狙犷服” 。
全篇皆用比喻,明写豺兕野兽,暗指李密之流 。
李密乃首鼠两端小人,几易其主,与唐军对垒,因“自亡其徒”,走投无路而降唐归李,“乏者德,莫能享”,理所当然 。
全诗大气磅礴,每有奇字佳句,开篇“兽之穷”三字,便奇崛,李密之狼狈困窘之态毕现;“皇旅靖,敌逾蹙”两句尤为形象逼真:皇旅所至,鸡犬不惊;叛军过境,百姓已乱 。
天兵平定叛乱,李密日暮途穷,理固宜然 。
如果说,诗人用“蹙”字状李密之狼狈还有些笔下留情的话,那么以“逾”修饰之,其“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兽之穷,奔大麓”,走投无路的丧家犬丑态暴露无遗矣! 相对于《晋阳武》,《兽之穷》多参差错落 。
全诗以三言为主,杂以四言,读来仍感圆润流畅,不觉得佶屈聱牙 。
在音韵方面,1-14句偶句押lu韵,仄声,干脆利落,明快短促,叙高祖制服李密,最是恰当;15-22句偶句押ang韵,响亮悠扬,鼓舞人心,有效地抒发了诗人歌功颂德之激情 。
此乃音错落,意亦错落 。
前人评“此篇语特多精峭”,“写得神武,气象万千”,实...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比喻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观点.然后就围绕着这个论点,引类譬喻,例举事实,最后得出结论:只有行仁政,才能服天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缘木而求鱼”. 同时,孟子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就是使人民有“恒产”,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安居乐业.要使百姓“不饥不寒”.这表明孟子讲的仁政有着经国利民的实在内容.在艺术特点上,善于辩论是《孟子》的一大特色.《孟子》的辩论娴熟地运用了逻辑推理(如类比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巧妙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之中,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 善于运用比喻、寓言等方式是孟子散文的又一大特色,他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说明抽象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本文“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术而求鱼”,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欲以“霸道”去达到“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目的是绝不可能的.孟子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其文形成气势磅礴、畅达雄辩的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也与其个人的人格修养有密切的关系,如他自己所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在语言上,孟子散文明白晓畅,简洁凝练,不事辞藻,对后世文章语言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