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边马有归心原文、作者,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隐秀原文及翻译(14)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 , 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 , 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 , 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 。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 。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 。这首《忆梅》 , “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 。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 , 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古】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①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又题作:不第后赋菊
这首诗的题目 , 《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 。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 。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 , 而是遥庆菊花节 。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 。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 。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 。“待到”二字 , 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 。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 。而这一天 , 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 , 语调轻松,跳脱 , 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