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范文有没有?( 七 )


教会学生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
【教学方法】
1.速读法 。2.讨论法 。3.赏析法 。【教学时数】共一课时 【预习准备】
1、学生课前细读课文,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教师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并作为探究任务分派给各小组 。【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大王 。左拉评价他的作品道:“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处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了一扇令人顿觉醒悟的生活窗口 。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那么,让我们在品味经典的同时,听听同学们对《我的叔叔于勒》产生了哪些思考吧 。
二、速读复述,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情节 。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结局(技巧) 学生自由选择角度进行复述 。
三、合作探究,赏读质疑,品析小说:
1、出示汇总的问题,由各小组抽签后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讨论 。
2、各小组展示探究的成果,同学间进行必要的补充,教师随机追问点拨 。
主要问题有: 关于情节——
小说中哪些情节是必不可少的,你怎么看待这些情节?
例如:拮据的生活、两封信、二姐的婚事、选择哲尔赛岛作为旅行目的地、吃牡蛎、换船、一家人离岛时不说话、称呼的变化等 。
结合情节内容及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具体分析 。
关于人物——
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完全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船头巧遇”一部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二人的性格同中有异:菲利普夫妇都具有虚荣、冷酷、势力和自私、贪婪、庸俗的性格特点,而菲利普太太在遇到于勒时,更显刻薄、泼辣、精明和沉着 。
于勒和若瑟夫两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我的叔叔于勒”为小说题目?
如果说菲利普夫是揭示主题的关键人物,那么,若瑟夫是事件的见证人,于勒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 。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小说题目,表现我和于勒之间的血缘关系 。这种血缘使“我”在于勒沦为穷水手后,仍给予他同情 。这个题目点明了小说的线索人物,全文始终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
关于环境——
小说中两次描写景物,为什么两次不同?
第一处景物描写通过“平静”、“绿色大理石桌面”营造了平和、美好的气氛,衬托了欢快的心情 。
第二处景物描写用“紫色的阴影”、“钻”表现了一种阴郁沉重的氛围,烘托了失望、沮丧的心情 。
关于主题——
菲利普夫妇应该“躲”于勒吗? 不应该“躲避”于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