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及赏析怎么写?( 二 )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山而义为去山,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 。此处山平而义去,方为识音 。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 。盖晨间典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 。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洗晓图,十分别致 。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 。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淡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 。典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 。“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 。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 。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而“懒”相为呼应,近而“弄”字互为注解 。“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 。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 。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 。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而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 。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 。典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 。此处之所感所触,乃而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 。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 过程 。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 。此词写典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 。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
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山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