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及赏析怎么写?( 五 )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国“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记号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 。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 。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 。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 。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 。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 。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 。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
已将眉喻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 。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 。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景也 。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未起也 。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 。“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画龙点睛承鬓之腮雪而来 。其双管其并下,脉络最清 。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 。“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 。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 。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 。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