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理性系统分化说:情理关系的重构》读后感100字( 三 )


2、四种分化类型的语言表现:
感感:不擅长理解意义,语言表达精确度不高,新概念需要深度加工后才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达 。文字和口语表达比较平衡,在隐喻、文学表达上有优势 。
理理:擅长理解和表达意义,准确度较高,隐喻有太多不确定性,因此对隐喻不太感兴趣 。喜欢结构清晰的问题,喜欢寻找规律 。更倾向文字表达,表达逻辑文字有优势 。
感理:能够理解意义,但表达意义的语言精确度不高,如果超出经验范围外,会使用他人的词汇表达,但实际理解不准确 。文字表达更优先,在隐喻表达上有优势 。
理感:擅长理解意义,但表达时会出现偏差 。喜欢探索复杂问题,化繁为简 。更倾向口语表达,但存在语言夸张和表情使用不当的现象,表达逻辑文字有优势 。
此外本书还包括一些有意思的提及:不同类型的职业选择 。利用可供性原理在认清自身特质的情况下利用外部环境塑造自我 。以及在财产、权力、文化生态位的改变 。能量(气场)强弱对于不同性格类型的影响,如果是理性内核的人可加强气场能量强度增加感性之光,如果是感性内核则可以通过控制气场展现内敛与理性魅力 。
《感性理性系统分化说:情理关系的重构》读后感(四):人生蜕变|“感理分化说”人格理论如何重塑我的工作生活
还记得第一次见程老师是在他的投射课上,因为刚考上研,打算选程老师做导师,所以也焦虑了很久该怎么让自己表现出更好的一面 。初进班里,全是陌生人,但他们都已相互熟悉,我整个人都很紧张,但又竭力表现出镇静和社会性微笑,选了个远离讲台的位置,低头默默看着手机以掩饰焦虑 。程老师进来,让我坐前面,我手脚僵硬地走了过去,当然“僵硬的肢体”其实是后来程老师告诉我的,还说我那天的眼珠一直在恐惧地颤抖着,像只等着被宰的羔羊 。
那节课过后,程老师提到了“感理分化说”,我问师姐我属于什么感理类型,师姐毫不犹豫地就说一看就知道是“感理”啦(也就是内在感性外在理性) 。估计是我当时管理情绪和肢体动作太明显的原因吧哈哈哈 。
跟着老师学了两年后,我还会去上他的投射课,也是个陌生班级,但一个人走进课室已经是无拘无束的状态了,也会愿意试试跟周围的人讨论起来,不会再用玩手机来掩饰焦虑 。因为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很多的社交焦虑感也相应降低 。
两年了,一直在蜕变,不停地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掀开去看清自己 。
每掀一层,都在感叹自己以前那个浆糊脑袋是怎么不清不楚地生活的,继而很羡慕跟自己相反的人,比如我在研一时就非常羡慕“理感”(内在理性外在感性)的人,思考问题理性而清晰,外在互动又很感性放得开,天呐,怎么各种好事都让这个类型的人占尽了!?简直是“感理”人一直在追求的状态!但现在,理解了各种类型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也渐渐接纳自己了,继而变得洒脱了很多,连周围的朋友也开始说我像个快乐的“感感”,外理的坚硬躯壳开始慢慢被利用,而非被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