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汽车上的笔记》读后感锦集( 二 )


但这个视角带来非常多的限度,美学上的文化上的经验上的,老孙这个诗集其实也有这个视角,但是一航认为老孙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至少在内部把这个视角突破了、展开了,怎么努力的?一个是不断的卷入个人的生活,具体的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个人的漫游,个人的感受,另外就是不断的向更大的一个历史文化的传统视野打开,所以虽然还是一个旁观者,但这个旁观者不是一个局外人,他是置身在一个更大的历史文化脉络当中来,所以才可以在诗中这么从容的谈论山水、自然,谈论自然山水背后的历史、伦理 。
姜涛:老孙在《洞背笔记》中有一个观点我比较认同,他认为从90年代之后,他们这一代人之后,当代诗歌虽然一代一代的有很多新风格、新面貌,但整体上没有太大突破,特别是写这种当代生活经验方面,还是延续了90年代老孙这一代人,他创了一些规范,这个挺同意的,我倒不是觉得他们这代人有资格倚老卖老,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说年轻人不努力不争气,而是说这为什么不能突破?是因为我们整体的大文化结构,我们的感知观念结构没有改变,所以只能在这里面写,所以再怎么写都写在这个套路里面,所以老孙的好处是有这个套路,你能看出他诗歌背后的基本的一些模式,基本的一些预期,但在套路里面他可以不断的扩展,不断翻新出奇,不断展开新的境界,这可能是跟同代的诗人还不太一样,我觉得老孙这代诗人有些诗人已经有一些焦虑,要突破、要转型、要写大诗,都很深刻激烈的反思,我觉得老孙其实有这个意图,但他没这个焦虑,所以这个心态非常好,非常从容的自然的在自己原有套路中不断写出新的一些天地,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点 。
冷霜:《长途汽车上的笔记》最早在蒋浩的新诗丛书里头出来,就第一时间看了,当时看的时候,虽然之前已经有《新山水诗》,但是这个诗的规模体量更大,而且里头也显示出老孙他的诗歌一以贯之的特质,但是又有新的发展,所以当时觉得这是他最重要的作品,所以后来评论也组织老孙的评论集的时候,我也是觉得围绕着这个长诗来做 。我读的时候,我是把他和老孙自己的创作连在一起来看,其实可能有一些朋友也对老孙的作品有了解,他八九十年代在《地图上的旅行》中间结集,后来在上苑也出过几本,那时候好像主要是自印的集子,正式出版可能是在人民文学的《孙文波的诗》里头选了,那里头都没有多少 。
有少数的一些,所以我放在一起看的时候就会觉得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文波的诗里头他有一个特征,在《地图上的旅行》里头有很多事情都是在一个移动的试点展开对城市的观察,包括像骑车穿过市区,博罗克斯和我,包括《地图上的旅行》等等这些,其实都有这样一个移动的试点,在试点中间展开自己的观察评论,包括一些沉思,所以《长途汽车上的笔记》可以说是在他原有的方式中间有一个极大幅度的展开 。《地图上的旅行》诗里头有很多的这类型的作品,他其实是在一个城市内部展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