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智化:连通科学与人文的心理治疗视角读后感1000字( 二 )


简单来说,自传体记忆就是个体回忆过去经历的能力,我们能从过去的经历中借鉴、汲取某些东西,用来发展自我,或者实现某种目标 。心智化情感依赖于自传体记忆,借助自传体记忆,我们可以持续地定义自己 。
心智化情感意味着对情绪保持察觉、并懂得修正、纠正情感,让情感变得更具体、清晰 。而这种清晰的表达,能够让人对记忆和自我的认识进行编辑和重写 。即便我们完成了最新版本的自传体记忆,心智化情感的过程,也会让我们随时准备和编写下个版本 。这会让我们越变越好 。
依靠心智化情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反思自己的情绪体验,让自己获得更多积极的体验,从而生活得更有幸福感 。
《情绪心智化:连通科学与人文的心理治疗视角》读后感(二):孤独的根源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写尽了无数人的孤独 。
教书先生老汪的小女儿灯盏因贪玩掉进了马棚的大水缸中淹死了 。老汪的老婆银甁要找喂牲口的老宋拼命,老汪拉住了她,只说道:“不怪老宋,怪孩子 。”“家里数她淘 。烦死了,死了正好 。”
那时候,各家孩子多,死个孩子不算什么,老汪的生活如常,该教书就教书,该默《长门赋》就默《长门赋》 。忽一日,老汪突然发现在窗台上有一块灯盏吃剩的月饼,不由得悲从中来,到马棚的大水缸前大放悲声,哭了整整三个时辰,依然不能从悲伤中解脱出来 。三个月后,悲伤依旧不能减少,不得已向东家辞行,走出了河南,来到了陕西的宝鸡……
中国人心理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往往是“找”,找那个对的人,找心灵契合的家园,找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工作;西方人心理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往往是“治”,找到病因,对症治疗 。个人认为,“治”比“找”好,茫茫世界,找到的概率有几回?而你遇到的心理问题,前人一定也遇到过,在不断迭代、更新与前进的心理学知识面前,总会找到各种解决办法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情绪心智化》一书中对“述情障碍”的论述,可能指明了老汪心理问题的缘由 。
在我看来,老汪在女儿灯盏意外死亡后表现出来的平静,完全是一种“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者不是没有感觉,而是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感觉 。这种无法对人诉说的情绪,最终以躯体化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
老汪年轻的时候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苦恋,这悲伤积愈在心,每半个月就会积得憋得慌,因此每月的阴历十五与阴历三十中午时分,老汪都要暴走一次,直走到满头大汗,这积攒的情绪也消散了大半 。要是十五或三十,因为大风或大雨不能暴走,老汪就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女儿灯盏的意外死亡,老汪的悲伤情绪依旧无法通过诉说宣泄,他依然采取了暴走的方式,这次不但走出了延津,还走出了河南,来到了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