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智化:连通科学与人文的心理治疗视角读后感1000字( 四 )


在最近进行的一些体验访谈中,我逐渐发现,很容易通过一次对话知道谁曾经进行过心理咨询,而谁没有 。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对话者,似乎对自己的过往经历、父系母系家庭都进行梳理过,从而形成个人的理解 。
而为了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绪体验,整合自传体记忆是必要的 。我们转向过去,不是为了寻找埋藏的宝藏,而是为了理解过去在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并指引着未来 。
作者在书中指出,自传体记忆有3个功能:
指令功能:用过去指引现在和未来;
自我功能:帮助我们保持自我连续感;
社交功能:帮助我们发展和培养社会关系和亲密感 。
自传体记忆是个体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件的能力,对人的功能运行至关重要 。它促进个体的自我意识,促进借鉴过去的决定和历史以保持专注于目标的能力 。
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以及创伤)的人往往具有过于泛化、模糊的自传体记忆 。而自传体记忆特异性的改善可以作为治疗康复的一个标志 。
自传体记忆和自我的联系可以这样表述:自我通过记忆建构,而记忆从自我的视角被理解 。
总而言之,心智化情感依赖于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记忆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持续地定义自己 。
自传体记忆要求我们对生活、历史和环境中的情绪体验的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心智化情感意味着对觉察、修正、纠正的开放性,并将情绪体验转化为更清晰的形式 。
这种清晰的表达肯定能促使人们对自传体记忆以及对自我的认识进行写作、编辑和重写 。
也鉴于心智化情感包括自传体记忆,在咨询中需要帮助来访者激发起过去,要让过去可控、真实,同时不支配尚未发生的事情 。因此,创建叙事成为心理动力治疗的一部分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心理咨询是为了让故事更清晰,但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一定要创造自传体叙事 。咨询是为了帮助来访者对他们的生活有更好的感受,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
最后加上这一句,是因为在我们的读书会中有朋友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言必谈原生家庭,是否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我想:条条大路通罗马,自传体叙事只是其中一条 。
《情绪心智化:连通科学与人文的心理治疗视角》读后感(四):我们常常读不懂自己的情绪
我们常常读不懂自己的情绪 。
我有一个朋友,脾气很好,与身边的人都聊得来,可一旦别人和她说话时加大音量或提高语调,她很快就不再说话,一个人缩在一旁 。我常会在讨论一些问题时慷慨激昂,为与她不同的观点辩护,她便开始不理我 。我自然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什么,最主要的是,我不知道她到底处在怎样的情绪状态 。